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分娩期>> 顺产 > 正文内容

从忐忑到从容:一位顺产妈妈的心理通关日记
日期:2025年11月15日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第一章:未知的恐惧,如何变成了纸老虎?

  林夏第一次听说“顺产”时,脑海里全是电视剧里产妇撕心裂肺的画面。深夜刷到“顺产十级疼痛”的帖子后,她甚至做了一整晚的噩梦。直到孕28周,她走进医院的孕产课堂,助产士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恐惧往往来自想象,而知识能撕开想象的迷雾。”

  她开始系统学习:原来宫缩的疼痛是波浪式的,有间歇期;无痛分娩技术能让疼痛控制在可忍受范围;而三个产程的“通关密码”居然是——呼吸、放松、配合 。那本被她画满记号的《温柔分娩指南》里,有一页被她折了角:“疼痛不是惩罚,而是身体在和妈妈一起努力。”

  (知识点穿插: 研究发现,提前了解产程的准妈妈,疼痛敏感度平均降低23%——大脑对“可预期的疼痛”耐受力更强。)

  第二章:呼吸法、音乐与掌心温度——她的“秘密武器”

  预产期前两周,林夏每天清晨都会在落地窗前做15分钟“彩虹呼吸法”(吸气时想象吸入七彩能量,呼气时默念“放松”)。起初丈夫王洲觉得好笑,直到陪产时,他发现当林夏按照呼吸节奏握紧他的手时,监护仪上飙升的宫缩压数值竟真的会缓缓回落。

  产房里循环播放着林夏准备的“分娩歌单”——不是传统轻音乐,而是她大学时最爱的周杰伦专辑。“《稻香》前奏响起时,我突然想起和老公第一次约会也是听的这首歌。”她后来笑着回忆,“那种温暖感让我的宫颈开指速度比预估快了1小时。”

  (关键细节: 助产士发现,当林夏听到《星晴》时,胎心监护仪出现规律加速——音乐刺激母体分泌内啡肽,间接优化了胎儿氧供。)

  第三章:当计划遇上变化——一场“不完美”的完美分娩

  尽管做足准备,第二产程仍出现意外:胎心骤降,医生紧急建议侧切。那一刻,林夏没有崩溃,她想起孕校老师的话:“分娩不是考试,而是一场需要灵活应对的协作。”当女儿响亮的啼哭响起时,她发现先前纠结的“要不要用产钳”“会不会撕裂”等问题,突然变得微不足道。

  产后第二天,临床一位坚持“绝对自然分娩”的妈妈因产程停滞转剖宫产,正躲在卫生间痛哭。林夏让丈夫送去一盒温热的牛奶,附上便签:“你看,宝宝额头上的小胎记多像星星——无论从哪条路来,星星都会找到妈妈。”

  专家结语:心理顺产的三个阶梯

  认知重构 :用科学置换谣言(推荐《希尔斯怀孕百科》第六章)

  感官锚定 :建立专属放松信号(如特定香氛/触觉记忆)

  弹性思维 :撰写“Plan B心理预案”(例:“如果______,我就______”)

  正如产科主任李敏所言:“最好的分娩心理准备,不是消除恐惧,而是学会与恐惧共舞——当你不再对抗焦虑,身体就会记住如何分娩。”



编辑:王晓芳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