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分娩期>> 水中分娩 > 正文内容

水中分娩后的“黄金24小时”:产妇护理与新生儿适应要点
日期:2025年11月15日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水中分娩因能缓解产痛、缩短产程而受到许多准妈妈的青睐,但产后24小时的护理质量同样关键,直接影响母婴的后续恢复。与传统顺产相比,水中分娩的护理需特别关注“水分影响”与“自然恢复”的平衡。以下是专业护理要点:

  一、产妇护理重点

  体温监测与保暖

  由于产妇长时间处于36-37℃的温水中,产后毛孔扩张易受凉。需立即擦干身体,穿戴透气纯棉月子服,并用温毛巾擦拭头发(避免洗头)。

  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体温≥38℃,需及时排查感染风险。

  会阴护理

  水中分娩可降低会阴撕裂概率(研究显示Ⅲ度撕裂率仅为传统顺产的1/3),但仍需每日用医用碘伏消毒2次。

  排便后使用流动温水冲洗,避免卫生纸摩擦,可辅以一次性冲洗器,促进伤口愈合。

  二、新生儿适应要点

  呼吸与体温稳定

  宝宝娩出后,医护人员会立即清除口鼻黏液,并用无菌毛巾擦干。家长需观察呼吸频率(正常40-60次/分钟),若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或皮肤发紫,需紧急处理。

  出生后1小时内,母婴肌肤接触不少于30分钟,帮助宝宝维持体温(36.5-37℃),并刺激母乳分泌。

  早期喂养

  新生儿应在30分钟内尝试吸吮母乳。若无法实现,需少量喂养配方奶(5-10ml/次),以防低血糖。

  三、饮食建议

  产妇 :产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避免胀气食物(豆浆、牛奶);12小时后过渡至半流质(鸡蛋羹、软面条),补充优质蛋白与膳食纤维。

  新生儿 :优先母乳喂养,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建立肠道菌群。

  总结 :水中分娩后的24小时是恢复的关键窗口期,科学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母婴健康。务必遵循医嘱,密切观察异常体征,确保平稳过渡。



编辑:汤也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