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产后>> 产后护理 > 正文内容

产后要注意预防子宫感染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后生殖道的感染,又称产褥热。除了感染,产褥期发热还可由生殖道以外的原因引起,如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等。由于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在处理方面又增加了新的困难。迄今为止,感染、出血和高血压仍为孕产妇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

  1、防子宫感染是头等大事

  2、四种方法促进恢复

  3、子宫恢复四误区

  4、产后会阴伤口自我呵护法

  防子宫感染是头等大事

  月子是女人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在经历了生产过程之后,新妈妈的身体一般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如果康复得不好会造成生殖道疾病,小到各种妇科疾病,大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子宫疾病。而产妇在产褥期最要注意的则是子宫的保养与恢复。

  子宫恢复需6-8周

  子宫可以说是母体在怀孕、分娩期间体内变化最大的器官。它从原来的50克一直增长到妊娠足月时的1000克。一般来讲,产后的子宫不会一下子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6-8周的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子宫的恢复是产后新妈妈的重中之重。

  四种方法促进恢复

  子宫恢复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宫体的复原、子宫颈的复原和子宫内膜的复原。

  一、产后应及时排尿

  特别是剖宫产的妈妈,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新妈妈要尽量努力自行解小便,否则再保留导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二、产褥期应避免长期卧位

  产后6-8小时,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应下床活动,这样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避免术后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形成。也利于身体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三、产后应该哺乳

  因为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四、注意阴部卫生

  阴部的卫生能避免生殖道炎症的发生。 

  子宫恢复三误区

  误区一、分娩后卧床养息

  分娩后,尤其是剖宫产后的新妈妈如卧床不起,将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甚至出现致命的肺栓塞。此外,还会使肠蠕动减弱,引发便秘,影响正常饮食,也不利于膀胱肌收缩功能的恢复。目前提倡产妇早起床活动,特别是剖宫产后24小时左右拔除导尿管,家人即可搀扶产妇起床解尿,有利于恢复体力和自主排尿。产妇产后早起床适当活动,一周后可做产后健身操,还能恢复骨盆底及腹肌张力,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误区二 月子里门窗紧闭

  产妇坐月子避免受凉是必要的,但终日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混浊,加上探望亲友来往较多,难免携带病菌,不良空气有利病菌生长,使免疫力处于较低状态的产妇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夏天。吕大夫提出每天应开门窗数次交换空气,但要避免对流风。

  误区三 不刷牙不洗头、洗澡

  产妇经过分娩,尤其在剖宫产后两三天内会出现手术反应热,大量汗渍留于体表,堵塞汗腺孔,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也不利于哺乳期的卫生。所以一般产妇在术后可以进行较短时间的淋浴。

  淋浴时,要用防水布保护局部的伤口。淋浴后,及时用干软毛巾蘸干伤口及周围的水渍。

  产妇进餐次数较多,应当每次餐后及时刷牙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病菌。

  产后会阴伤口自我呵护法

  产后会阴部的清洁很重要。由于此时产妇身体虚弱,如果清洁不当,容易感染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特别是原来就有妇科疾病的新妈妈。

  护理法一:避免伤口发生血肿

  产后最初几天,产妇宜采取右侧卧位,促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不致内积而形成血肿,影响愈合,也可防止恶露中的子宫内膜碎片流入伤口,日后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待4-5天后伤口长得较为牢固,并恶露难以流入时,便可采取左右轮换卧位。

  注意会阴切口的情况,术后1-2小时内伤口出现疼痛,且越来越剧烈,应马上与医生联系,及时进行处理。

  护理法二:保持会阴部清洁

  不论是自然撕裂,还是切开的伤口,一般都可在3-5天愈合,每天要用温开水冲洗2次。

  为防止伤口污染,每次便后用消毒棉擦拭冲洗外阴,大便后切忌由后向前擦,应该由前向后,还须再次冲洗。

  注意勤换卫生护垫,避免湿透,浸湿伤口。

  护理法三:防止会阴切口裂开

  发生便秘时,不可迸气用力扩张会阴部,可用开塞露或液体石蜡润滑,尤其是拆线后头2-3天,避免做下蹲、用力动作。

  解便时宜先收敛会阴部和臀部,然后坐在马桶上,可有效地避免会阴伤口裂开。

  坐立时身体重心偏向右侧,既可减轻伤口受压而引起的疼痛,也可防止表皮裂开。

  避免摔倒或大腿过度外展而使伤口裂开。

  不宜在拆线当日出院,伤口裂开多发生在伤口拆线的当天,回家后伤口裂开会给处理带来麻烦。

  护理法四:避免会阴切口感染

  当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硬结,并在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菌素,拆除缝线,以利脓液流出。

  局部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温水进行坐浴,每天需要2次,每次10-15分钟,或用清热、解毒、散结中药煎液清洗伤口。

  护理法五:小心护理水肿伤口

  伤口水肿时,在拆线前缝合线勒得很紧,疼痛持续不减,可用95%的酒精纱布或50%硫酸镁溶液进行局部热敷、湿敷,每天2次。

  卧位时,尽量将臀部抬高一些,利于体液回流,减轻伤口水肿和疼痛。


编辑:王晓芳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