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儿科>> 小儿心理科 > 正文内容

小儿行为异常区分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睡行症和睡惊症,虽然可间断发作数年,但基本是自限性的。如果这些问题持续到青春期或成人期,应考虑是否有潜在的心理问题。鉴别诊断包括发生在夜间的颞叶癫痫,以幻觉,不完全觉醒,恐惧和自动性行为为特征。癫痫在清醒时也可发作,以自动症状为主,发作时遗尿,脑电图异常。睡行症和睡惊症的治疗包括教育和保证。对于很频繁的发作,可睡前口服地西泮2~5mg。

  拒绝睡觉是很普遍的问题,在1~2岁时达到高峰。当小儿被单独放在小床上时则大哭或爬出来找大人。原因包括:分离性焦虑,孩子控制周围的愿望增强,午睡时间晚,睡前玩得太兴奋,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家庭内部关系紧张。采取孩子不睡就随他去,家长一直在屋中安抚孩子,打骂孩子,这些方法都无济于事。而给他讲个小故事,给一个喜欢的玩具或毯子均有助于让孩子睡觉,但家长要在屋外悄悄地观察孩子以保证他是躺在床上。当孩子明白下床或设法让家长进屋多讲几个故事是不能得逞时就会安定下来入睡了。

  夜醒在6~12个月的婴儿中发生率大约50%,与分离性焦虑有关。在大龄儿童中,常因应激事件而发生(如搬家,患病)。采取让孩子与家长同睡,玩一会儿,喂食或打骂往往延长问题的解决时间。简单地保证后将孩子放回床上,或打开卧室门坐在外面直至孩子安定下来,此方法经常更为有效。一些3岁以上的儿童可能在卧室外走来走去并不弄醒家长,对此只要在孩子卧室门外安装一个带钩和眼的锁就解决问题了,但该方法要谨慎采用,不能随意用来隔离或控制孩子。

  排泄问题

  大多数儿童2~3岁时被训练控制大便,3~4岁时被训练控制小便。到5岁时一般儿童可以自己上厕所了。然而有大约30%的4岁儿童和10%的6岁儿童夜间睡眠时不能控制大小便。

  预防该问题发生的关键在于家长要认识到儿童是否对排便训练已有准备(通常18~24个月),准备行为例如:控制几小时排一次尿;对坐在排便椅上感兴趣;裤子尿湿了要换;可用简单的词表达要排便。

  排泄训练 逐步分阶段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排便训练方法。孩子表现出排便训练的准备后,逐渐引导孩子走到排便椅并穿着衣服在上面坐一会儿;然后练习脱裤子,坐在排便椅上大约5分钟或10分钟之内,穿好衣服。应反复解释训练的目的并强调将湿的或脏的便纸扔进便盆中。家长应参与儿童的排便并对成功的排便进行积极的强化。家长因孩子不成功的排便发怒或惩罚都不利于排便。对于排便无规律的儿童,偶尔的强化较难成功,训练要延续到孩子能自己参与排便。

  用娃娃做示范是第二种排便训练方法。孩子表现出排便训练的准备后,用娃娃教给孩子上厕所的过程,如果娃娃裤子是干的以及每一个步骤完成得好都给予娃娃积极的强化。然后让孩子反复用娃娃模仿该过程,用假扮父母的角色做强化物。最后,让儿童自己进行这些步骤,父母给予表扬和奖励。

  建议若孩子拒绝坐在便盆上,则饭后再试一次。如果持续几天拒绝,最好推迟几个星期进行排便训练。对成功的排便进行奖励,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已经用于正常和发育迟缓儿童。一旦排便模式建立,对每一次的成功均给予奖励,然后再逐渐撤消。避免强迫训练,因为这是有害的并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强制-反抗的模式应得到控制,方法参见上文的恶性循环模式中的治疗。

  分离性焦虑

  儿童在8个月至18~24个月时,当父母离去或有陌生人接近时哭泣是正常的现象,哭泣程度因人而异。

  有些父母,特别是第一次做父母,往往会怀疑孩子有情绪问题而对孩子过度保护,避免分离或接触新环境。有时一方父母(常见为父亲)也会认为这孩子被宠坏了,并试图用责骂和惩罚来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为预防以上反应的发生,医生在婴儿6个月的正常就诊检查时就应告诉家长将要面临的情况。在以后的就诊检查中,医生应询问家长对这种现象的反应,并设计一个处理方案以阻止不恰当的反应(如果家长对孩子焦虑不安的反应是强制性的,则导致恶性循环模式)。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评价。

  对6个月以下或3岁以上儿童,如果一定要分离一段时间,最好事先计划好(如进行选择性手术)。

  害怕和 恐怖症

  害怕黑暗,鬼怪,虫子和蜘蛛在3~4岁的儿童是很常见的,大龄儿童常见的害怕是受伤和死亡。恐怖的故事,电影或电视片常加剧孩子的恐惧感。有时家长在发怒或开玩笑时说出的话会使学龄前的孩子信以为真。一个害羞的孩子对新环境的最初反应可能是害怕或退缩,反复的接触和不施加压力的保证则有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

  恐怖症是对外在环境和刺激产生的一种持续的,不现实的,强烈的焦虑反应。对此应鉴别与正常发育年龄相关的害怕和由家庭紧张或外在冲突引起的害怕或恐怖。如果恐怖强烈,与客观的危险程度不相符合,并妨碍了孩子的正常活动,简单保证无效,应去看精神科医生。

  学校恐怖症 6,7岁的儿童拒绝上学,常以肚子痛,恶心或其他可以留在家中的症状为理由,原因可能是因为害怕老师的严厉,责备或同伴的骚扰。通常这类儿童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而依赖性较强,并且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10~14岁儿童的学校恐怖症可能提示有严重的精神问题需要精神科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原因清楚是分离焦虑或其他情感性问题,则无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作痛苦的检查寻找是否有器质性的疾病。

  对于年幼的儿童,有必要尽快回到学校以免落课太多。根据家庭状况,医生可给予一些相应的简单干预治疗。在因生病或放假而停学后,可能会复发。对于青春期前或青春早期的儿童,不必急着上学,根据详细的精神检查结果决定孩子何时上学和治疗方法。

  多动症

  要给多动下个定义并不容易,因为抱怨孩子多动往往也反映出对孩子的忍耐性。不过,多动的儿童如果注意时间低于平均值则会造成管理上的问题。

  多动可以由各种原因造成(如情绪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遗传倾向),或是正常气质的活动偏多。2岁的儿童通常表现出活动量大且难以安静,4岁儿童不仅活动量大而且喜欢发出大声,这样的行为与发育阶段有关,但经常会造成亲子冲突并引起家长的关注。极度的活动过多行为与感知,运动或心理方面的障碍有关。成人经常试图用责骂和惩罚来压制孩子的多动,但这种做法却经常增加孩子的活动。有助的方法是不必要求孩子安静地坐着,或找一个对付多动孩子有经验的老师。


编辑:王晓芳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958个字符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