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一高,发烧的婴幼儿也多了起来。
这可苦了家长们,心急火燎半夜跑儿科急诊看病还不算,在孩子发烧期间的护理更是劳心劳力。家长最头疼的是如何应对孩子发烧的问题。去医院吧,就怕医生说没啥事,回家多喝水就好,那不是白跑一趟?在家护理吧,又怕把握不准,万一有什么问题,岂不是害了孩子?既然左右都为难,不如请儿科专家指点迷津吧!
小儿发烧分非病理和病理原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于力说,之所以夏天婴幼儿容易发烧,和气温的关系很密切。由于3岁前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过高气温的适应力差,再加上户外活动多或家长久抱,造成散热不好,就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但这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类似的还有长牙发烧和注射疫苗后发烧。”据介绍,小儿出牙对牙龈本身是一种刺激,可能引起口腔不舒服、喉咙发红、齿龈充血、发烧等无菌性炎症反应,通常一周左右就会自愈。注射疫苗则相当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过程,机体对疫苗起反应即会发烧,但体温多数在38.5℃以下,而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发烧1-2天就会退烧。
真正由疾病引起的发烧多数源于上呼吸道感染,以疱疹性咽炎比较常见。此外,肺炎、心肌炎、气管炎、脑炎、败血症、风湿热、肾炎、结核病及一些传染病均会引起发烧。
小儿发烧的常见处理
于力说,以腋下测量为准,小儿体温在35.5-37.5℃之间都为正常,37.5-38℃间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40.5℃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若体温不超过38.5℃,一般只需在家做物理降温。可给孩子多喝水,在额头上贴退热贴、敷冰袋,或把冰袋夹在孩子腋下、腹股沟、颈部,用温水擦身。不主张使用酒精擦洗,以免过度刺激孩子娇嫩的皮肤。还可适当服用板蓝根或抗病毒口服液。
当发烧达到中热,孩子出现流泪、流鼻涕、不想吃东西、哭闹等症状时,应给与小剂量的退烧药。据介绍,布洛芬制剂是首选,此外,还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将退热栓塞进肛门。以上三种药均为每6小时使用一次。
体温一旦超过39度,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咨询是否要给孩子打退烧针、补液或使用抗菌素。“如果高烧不退,需扎手指验血,白细胞高的还要使用抗菌素”。
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能以高烧判断疾病程度。38.5℃并不是一条绝对的分界线,不要以为体温低于38.5℃就没事了,还要综合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有些孩子骤然发高烧,但精神状态良好,哭声响亮,饮食也没什么问题,这就属于轻症,可能是由于流感、疱疹性咽炎等病毒感染,在家吃点抗病毒口服液或退烧药,多数很快就会好。可有些孩子体温虽然不算很高,却脸色苍白、无精打采、反应迟钝、不思饮食、嗜睡,这就属于重症,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有严重疾病贻误了治疗,产生严重后果。
此外,低烧超过一周或反复发高烧都需到医院就诊。“像肺炎、心肌炎、气管炎、脑炎、败血症、风湿热、肾炎、结核病及传染病中的伤寒、猩红热、水痘、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都不一定表现为发高烧,但这些病通常会发烧5-7天不等,所以低烧超过一周一定要来医院验血并做相关检查。再者,有些孩子第一天发高烧后用退烧药烧退了,可第二天又发高烧,这也需要及时就诊,针对病因治疗”。
体温在24小时内骤然升到39℃以上应尽快就诊。这种情况不一定是有很严重的疾病,但由于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难以适应体温的骤然上升,很容易引起“高热惊厥”,即俗称的抽筋,表现为意识丧失、脸色苍白、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