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父、伯伯、大爷
◢伯母:伯父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父、叔叔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父: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母: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父:阿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妻:或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岳父: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在传统的中国式大家庭中,孩子身边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亲戚,不只有父母、祖父母,还有阿姨、舅舅、叔叔、姑姑、堂姐妹、表兄弟……孩子在与他们的接触中,通过观察人物关系和相处模式,能够了解不同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掌握最初的人际交往能力。
怎样帮助孩子和亲戚之间建立起联系呢?
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具体建议吧。
·照片上的舅舅
早在小雨两岁半时,爸爸妈妈就经常拿出相册,一边翻看一边说:“这个胖胖的老爷爷是妈妈的爸爸,小雨应该叫‘外公’;站在外公边上的这个叔叔是小雨的‘舅舅’,他是妈妈的弟弟。”
像小雨这么大的孩子,还无法通过思维唤起记忆,所以需要不断重复提示以强化印象。小雨的爸爸妈妈常常通过展示外地亲戚寄来的照片或录像带,让小雨直接听到声音、看到人物形象。由于爸爸妈妈平时给小雨常做“功课”,去年春节回家见到舅舅时,小雨就完全没有陌生感——因为早在照片上就熟悉了舅舅的眉眼身材,他大方地让舅舅把自己扛在肩上,玩得可开心了!
·打个电话说谢谢
外地亲戚捎来一些礼物或特产时,小雨的妈妈总会仔细地告诉他:这是谁送的、和我们是什么关系、他们住在哪儿……还会和小雨一起打个电话向对方表示感谢。
除此之外,平常给亲戚打电话寒暄时也可让孩子简单说上几句,哪怕只是问好和再见,这对对方而言是一种尊敬,对孩子来说则是一种锻炼。当然,走亲戚时带上孩子,则更是一种直接接触、加深印象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