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早教>> 语言学习 > 正文内容

幼儿语言学习倾听是关键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幼儿园里,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幼儿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更有胆大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要求回答问题。班里像炸了锅,幼儿争抢回答问题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师的嗓音不得不一次一次地提高,有时甚至停下当前的活动来维持课堂纪律。在发现前面几个幼儿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之后,老师问小朋友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贝贝举起手来,于是老师请她回答,可她的答案还是和前面的一样。老师不得不再次强调“谁能回答的和别人不一样”。

  在快离园的时候,老师会给幼儿强调一下明天要带什么东西,以及一些注意事项。这时老师一般都会三番五次地给幼儿强调多次,有时甚至要求幼儿把“作业”的内容重复一遍。然而第二天,仍然会有很多幼儿没有遵照要求做。询问家长才知道,幼儿并不知道老师留了什么作业。不得已,老师将要求写在班级门口的小黑板上。久而久之,幼儿也习惯了不去倾听老师的要求,因为幼儿知道,即使这次我不听,老师还会多次反复强调,所以没有必要去听。

  分析上面的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幼儿在课堂上争着抢着回答问题、表达想法,虽然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却是以牺牲幼儿有效倾听为代价的;因为要急于回答问题,幼儿不能有效倾听,致使他们给出的答案重复性的居多,同一水平上的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争着回答老师的问题。当幼儿回答问题之后,老师又进一步给予强化(如“回答的真好”、“真棒”),让幼儿形成一种固定认知:老师喜欢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我只有积极回答问题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另一方面,老师反复多次的“唠叨”行为,也让幼儿养成了不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幼儿园,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这不只是一个常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缺乏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意识和行为。

  倾听是幼儿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发生。语言的发展被视为由接收和发送两个过程组成。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语言的学习是从听开始的,幼儿听到的远远多于学说的。因此,听的能力对将来的说、读和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幼儿只有学会了积极有效的倾听,才能更好地和老师、同伴进行互动:只有学会了听老师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只有学会了听同伴的回答,才能做出自己独特的回答。可以说倾听能力的养成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中转站,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

  倾听具有多种类型,如幼儿可能因为想获取知识而去倾听;也可能因为某个声音悦耳而去听,如优美的歌曲或神秘的童话。一般来说倾听具有以下5种类型:

  1.欣赏性倾听

  尤其是一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描述给幼儿,因此可以通过多次反复倾听,让幼儿欣赏整体的美感和韵律。

  2.专注性倾听

  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3.辨析性倾听

  分辨声音的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发出的声音等,让幼儿意识到音高或音量的变化,发现环境中声音的不同,并逐步能够辨别他人言语中声音的不同。

  4.理解性倾听

  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

  5.批判性倾听

  在倾听基础上理解、评价并表述其观点。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鼓励幼儿进行批判性倾听:“刚才贝贝同学读书读得好听吗?哪些地方读得好听呢?”让幼儿在倾听的基础上对同伴的行为做出评价。


编辑:王晓芳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