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父情结”的对策
第一,性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性的补课教育,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教育孩子从依恋父亲中解脱出来;二是帮助孩子走向同龄同性伙伴,结交同性朋友,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垫铺。
第二,行为配合。孩子的“恋父情结”,既源于其婴幼儿期父爱的过溢与母爱的不足,因此,矫枉时必须过正:一方面,作为父亲,应坚定而巧妙地暂时疏远女儿;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则应急起直追,行为上亲近。再亲近女儿,满足女儿的爱欲依附。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如何应对恋父情结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恋父情结”是性心理障碍,亦称性心理倒错,一般源于3~6岁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恋父情结”的要害,是可能阻碍长大后走近异性,走向婚恋。基于某种原因,即使走进婚恋,亦“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婚姻生涯。因为她仍在深深地依恋着父亲,无法实现把感情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丈夫身上。所谓“恋父情结”,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这么释义:“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的发生,只要留心,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端倪。比如有的孩子将父亲常用的东西(如雨伞、打火机)带到幼儿园,吃饭、睡觉、游戏都抱着他,老师一旦乘她午休时将其拿走,儿童就会大哭,有的甚至用头撞地,直到昏死过去。对于其他人的同类物品,她并不接受。这个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了。如若不然,待年纪大了以后,那种情结有可能变得更强烈,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