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糊涂性别”
一位中学校长曾无奈地感叹:“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装扮却偏向中性,言行粗犷……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其实,这样的情况在中学校园里已不是少数现象。
在某高中,班里18名女同学中,15名女生喜欢中性化装扮和发型;11名女生表示不喜欢穿裙子,喜欢穿宽松的运动装或是牛仔裤;2名女生表示从上初中起,已经有三四年没穿过裙子了。
对此,该校校长说,其实,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儿都很“爱美”。可是,她们的审美观出现了偏差。在她们眼里,时下流行的就是美。于是,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己身份、年龄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去效仿、跟风。她们上身穿校服,下身穿着运动裤,腰间挂着几根金属链。原本好好的头发,非要弄得像乱草一样。2005年,学校里就有十多名女生相继剪了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超女”的那种超短发型,从远处看,根本分不清是男生还是女生。
一些中学生的家长说,他们对此忧心忡忡,不知该如何教养子女。
一个陷入性别困惑中的16岁女孩儿日前独自一人悄悄走进北医大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她说,她现在渐渐发现自己对女生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心中极度地排斥男生。这让她感觉很困惑,也很苦恼,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办。
该中心的王医生说,她平均每周就要接待一名有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他们的年龄大多在15岁至18岁之间,男生和女生都有。这些孩子刚走进来,从外表很难分清其性别,因为他们的声音、举止和穿着都很“中性化”。
面对越来越多的泼辣女孩儿和越来越多的细腻敏感男孩儿,家长和老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性别教育是青春期性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作为一门课程搬上课堂。如果缺失会造成中小学生的性别认同模糊,甚至是性别认同错位。
孩子的性别教育与家庭环境分不开,从家庭环境来看,性别教育离不开父母,特别是男孩子,需要来自父亲的人格影响。如果一个家庭中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影响,那么孩子的性别教育是有欠缺的。
性别教育应该分成显性和隐性,显性包括上课和说教,隐性则是指不用说教就让孩子明白。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作为父母应该让他们明白作为男人和女人,应该具有怎样不同的气质和品格,要充分发挥男性或女性的特长。如果都向中性发展,我想,未必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