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宝宝肚脐潮湿,脐窝内有樱红色息肉样物,则宝宝很可能患有脐茸。脐茸又称脐息肉,是卵黄管的脐端残留黏膜所致。有时患儿的脐周可合并有湿疹或脐炎,当脐息肉的黏膜受到摩擦或损伤时则有血性分泌液流出。经电灼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发生。
脐带主要由脐动脉、脐静脉、卵黄管、脐尿管组成。脐动脉、脐静脉于生后一段时间内仍保持开放,最终因内皮增生而闭塞。卵黄管一端与肠腔相通(肠端),另一端终止于脐部(脐端)。脐尿管一端与膀胱相通,另一端亦终止于脐部。在正常情况下卵黄管、脐尿管应于生后即完全闭锁。新生儿出现脐部疾病常与上述四个组织的闭合不全有关。
脐炎即脐带残端发生炎症,是新生儿脐部较常见的疾病。脐炎较轻或治疗及时宝宝常无全身反应,脐部感染严重时,则宝宝可出现发烧等全身症状,甚至引起腹膜炎和败血症,必须接受住院治疗。脐炎较轻者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局部涂擦有杀菌、收敛作用的2%龙胆紫溶液有较好的效果。
若宝宝肚脐潮湿,脐窝内有樱红色息肉样物,则宝宝很可能患有脐茸。脐茸又称脐息肉,是卵黄管的脐端残留黏膜所致。有时患儿的脐周可合并有湿疹或脐炎,当脐息肉的黏膜受到摩擦或损伤时则有血性分泌液流出。经电灼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发生。
若宝宝内衣常被脐部黏液样物玷污,而脐部无其他表现时则应考虑脐窦。脐窦系卵黄管的脐端未闭而遗留的较短的盲管,因脐窦内有黏膜附着,故常不断分泌黏液,如黏液排出不畅则易合并感染形成脐炎。若从宝宝的肚脐看到较多的黏液流出,有时含有粪便样物,甚至可听到肚脐排气,闻到粪臭味,此为较少见的脐肠瘘。脐肠瘘是由于卵黄管未闭合而形成的回肠末端与脐间的瘘管,通过此瘘管,肠内容物如黏液、肠气、粪便等可流至肚脐,从而引起上述症状。若宝宝肚脐外观正常,亦无全身特殊不适,但于肚脐正下方扪及可活动的囊性包块时,应警惕卵黄管囊肿的可能。卵黄管囊肿是由于卵黄管的脐端和肠端虽已闭塞,但其中间部仍开放,其中的黏膜分泌液体积聚而致。若宝宝肚脐皮肤湿润,在用力哭闹时脐孔有清亮的液体流出,时间较长时脐部常有刺鼻的尿味,这提示宝宝患有脐尿管瘘。脐尿管瘘是由于脐尿管未闭导致膀胱尿液部分从脐孔流出所致。如病程较长,脐部皮肤长期受尿液浸泡则易发生湿疹样改变。若宝宝在用力或哭闹时脐部有肿物突出,而在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或消失,此即为脐疝,多见于早产儿。因绝大多数脐疝在2岁内有自愈的可能,故新生儿时期脐疝一般不需作特殊治疗,但2岁以上患儿自愈的可能性很小。上述几种情况均应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