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挤眉弄眼、扭脖子、耸肩膀、挖鼻孔等,这些常常被家长老师认为是孩子调皮的行为,在儿科医生看来却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本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石萍表示,儿童抽动症发病逐年上升,与10年前相比,医院每年因抽动症就诊的患儿上升了5倍之多。
她提醒家长儿童抽动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随着病症加重病程加长,孩子的不良习惯将越来越难以治疗和纠正,并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有的可能导致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甚至伤害自己。因此,家长发现孩子有类似表现,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不要经常责怪孩子。
石萍说,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是儿童多动症。多见于4至12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90%以上在10岁以前首次发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发生的部位是面部和眼部肌肉,如眨眼、咧嘴、吐舌、吸鼻子、耸肩、摇头等,这些常常被认为是患儿淘气有意作出。根据患儿的情况,这些症状有的持续一两个月就消失了,但有的可能数月或一两年后复发,抽动可能在同一部位,也可能换部位,表现为甩手、挺胸、跺脚等。值得提醒的是一般情况下,当孩子注意力集中时这些抽动症状会减少,睡眠时抽动消失。因此有的父母和老师便由此推断是孩子调皮,而采取打骂责怪等教育方式,殊不知,这更提醒了患儿继续进行抽动动作,令抽动症状不但不能消失反而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