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幼儿期>> 听力呵护 > 正文内容

导致听力减退的几种病因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各类耳科炎症性疾病,以及对此类疾病治疗不当是导致儿童听力减退的首要病因。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儿童所常见,感冒着凉后往往随着感冒症状同步或随后出现,缘自细菌、粘液等直接通过咽鼓管逆行侵入中耳腔引起中耳腔粘膜炎症,也会由于炎症导致的咽鼓管咽口肿胀阻碍中耳腔正常气体交换而加重症状。表现为耳内疼痛,涨闷、阻塞,听力下降,呈现为轻度的传导性耳聋。但如症状轻微则往往被感冒发热、疼痛等症状所掩盖。此时可以观察到鼓膜充血,甚至外耳道充血;随即中耳腔积脓形成,压力达到最大,疼痛也最为显著,鼓膜在压力及脓液侵蚀下穿孔,脓液排除,疼痛随即缓解。此时就诊的患儿最多,可见鼓膜穿孔,多数穿孔面积不大,仍有脓液溢出。听力检查可呈现轻度至中度的传导性耳聋。一部分患儿可在数日至数周内不经任何治疗而痊愈,听力也自然恢复。大部分患儿可经抗炎治疗而痊愈,不留后遗症。但也有一部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患儿经各种方法治疗仍不能控制炎症,流脓不断,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一部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患儿随经各种方法治疗但仍不能控制炎症,流脓不断,反复发作,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混合性耳聋

  这种情况下听力损失不断加重,这是和中耳炎症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的:中耳结构细微,且腔隙众多,黏膜受破坏后恢复困难。再加之能够进入中耳的血管和营养本来就很少,这就形成了一般治疗方法中消炎药物难于到达、奏效的普遍现象。如果炎症久治不愈,时间久了会形成混合性耳聋,特点是既有炎症期的高压力、脓液侵蚀对中耳传音结构的破坏导致,也有炎症产物、毒素等对内耳感音器官的侵害。

  混合性耳聋治疗不得当,可能出现如下的恶性反复:

  炎症刺激→疤痕组织增生→听骨溶解或粘连→停药后症状又发作。

  此时治疗原则应是活血消炎,防治溶解疤痕纤维粘连,恢复听力。如常年不能控制炎症,则听力损失不断加重,形成严重的混合性耳聋。

  4、渗出性中耳炎

  如上述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因素毒性不强或孩子自身抵抗力旺盛,可以对抗这些病毒细菌等,却不能将其完全消灭,但这些病毒或细菌毒素可引起中耳内和咽鼓管内粘膜细胞变态,而出现细胞内液体渗出,不是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那样流脓淌水的症状表现,在治疗间断等不得处理的情况下,往往会形成各类非化脓性的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

  渗出性中耳炎有类似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以及前期表现,但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脓液流出,鼓膜不穿孔,疼痛不显著,但闷胀感明显。其最大的特点是中耳腔内出现或多或少的渗出液体。大部分情况下渗出液内不含细菌或少量病菌,因此不引发化脓,渗出液早期往往是细胞液渗出而形成,后期则成分变得复杂。发病前期及中期对听力的主要影响是渗出液体阻滞了听骨链等传音结构对声音的传导,但对耳蜗仍无影响,此时表现为单纯的传导性聋,骨、气导(编者注:为纯音听力测试中的两个不同测试途径得到的数值,所谓气导就是声音以声波形式通过外耳-中耳-内耳传导接收识别声音的能力;所谓骨导就是声音直接通过颅骨-内耳识别声音的能力;通过两者差异可判定被测者声音传导中的异常)之间可见显著的水平的差异,大多在10-25分贝。后期则因渗出液影响中耳粘膜的气体交换以及内毒素对耳蜗的影响使感音能力下降,而出现混合性耳聋。

  


编辑:王晓芳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544个字符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