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幼儿园教室里总会传来孩子们的叫嚷声或看到低头沉默的小身影。3-6岁幼儿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像揣满"小情绪"的小精灵,却还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帮助孩子解锁情绪表达的"密码",远比单纯制止哭闹更重要。
教师在关键时刻的引导艺术
在中二班的一次区域活动中,乐乐因为搭建的"城堡"被碰倒而发怒,老师没有立即批评,而是先理解他的情绪:"乐乐现在是不是特别生气?"这种"情绪命名"的方式让乐乐平静下来,最终学会了用语言表达感受而非破坏行为。这告诉我们,当孩子被情绪困住时,教师首先要"看见"并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
家长日常的情绪教育契机
许多家长习惯问"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却很少询问开心或委屈的时刻。这种倾向可能让孩子认为只有负面事件才值得表达。建议家长通过日常小话题培养情绪表达习惯,如:"今天玩滑梯时笑得特别开心,能说说那种感觉吗?"这样的对话帮助孩子认识到所有情绪都值得表达。

趣味活动中的情绪学习
幼儿园可以设计"情绪小剧场"游戏,用玩偶演绎常见冲突场景,让孩子思考如何表达;或制作"情绪卡片",让孩子用图像选择并表达当前感受。这些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掌握表达技能。
成为情绪表达的终身受益者
当教师和家长成为孩子情绪的"倾听者"和"引导者",孩子就能慢慢学会做自己情绪的"小管家"。这种能力不仅能帮助他们在幼儿园更好地与人相处,更能为未来生活的各种情绪挑战做好准备,成为内心温暖、善于沟通的人。
大国智造:http://www.daguozhizao.cn
时尚头条:http://www.shishangto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