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孕前>> 怀孕禁忌 > 正文内容

孕前忽视口腔疾病:牙周炎或致流产风险显著升高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备孕过程中,女性往往将关注点集中在妇科与内科检查上,而口腔健康却常被忽略。然而,研究表明,牙周炎、龋齿等口腔疾病可能成为妊娠的不良影响因素,甚至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这一关联机制主要源于口腔致病菌引发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对母体及胎儿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口腔疾病与妊娠风险的病理机制

  牙周炎等慢性口腔感染病灶中的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通过牙龈出血处的微创口进入血液循环,触发全身免疫反应。此类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可穿透胎盘屏障,干扰胚胎着床及发育:

  子宫环境异常 :炎症因子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早期流产风险;

  胎儿发育受限 :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异常,减少胎儿营养及氧供,引发低出生体重;

  激素加剧病情 :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加重牙龈血管通透性,使原有牙龈炎迅速进展为牙周炎,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数据支持

  多项对照研究指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孕期流产发生率较健康人群高2.8倍(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2021)。此外,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指南强调,口腔感染是早产(<37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可达1.7-2.3。

  孕前口腔健康管理建议

  为降低妊娠并发症风险,备孕女性需提前3-6个月进行口腔干预:

  专业治疗

  彻底清除牙结石及牙周袋内菌斑,控制牙龈炎症;

  完善龋齿充填、根管治疗,避免孕期急性感染发作。

  日常维护

  使用含氟牙膏及软毛牙刷,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

  配合牙线清洁邻面菌斑,饭后使用抗菌漱口水;

  限制高糖、酸性饮食,减少釉质脱矿风险。

  结语

  口腔健康是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孕前筛查及主动干预,可有效阻断“口腔-全身-胎盘”炎症链条,为胎儿营造安全的宫内环境。建议将口腔检查纳入常规孕前保健项目,以实现母婴健康的全程管理。

  参考文献:

  Offenbacher S, et al. (2016). Periodontal infec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J Clin Periodontol.

  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 569 (2013). Oral health care during pregnancy.



编辑:汤也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