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晓看到验孕棒上清晰的两道红杠时,她的手微微发抖。备孕两年,这一刻本该充满欢呼和眼泪,但作为医生的她突然攥紧了试纸——喜悦之后,职业本能让她迅速打开了手机备忘录,列出了一份“阳性后行动计划”。
第一步:去医院,而不仅是发朋友圈
“自己测的试纸可能有误差,宫外孕风险必须排除。”第二天,林晓直接挂了妇产科的号。B超显示宫内有一个5毫米的孕囊,医生指着屏幕说:“现在是孕5周,两周后再来看胎芽胎心。”同一天,她遇到一位因剧烈腹痛急诊的姑娘,对方哭着说“测出阳性后没检查”,结果被确诊宫外孕。林晓暗自庆幸自己的果断。
生活按下暂停键
从医院回来的地铁上,林晓把包里的半盒香烟扔进垃圾桶——这是给客户准备的,现在连二手烟都要远离。当晚她整理了冰箱:含酒精的醪糟、半熟芝士全部送人;咖啡机被收进柜子,换成了一罐孕妇奶粉;手机闹钟新增了“21:30叶酸”和“23:00前入睡”的提醒。
特殊日记本诞生
床头多了一本墨绿色笔记本。第一天记录写着:“晨起干呕3次,午餐鲈鱼汤反胃,下午4点乳房胀痛加重”。这个习惯在孕8周救了急:当出现褐色分泌物时,林晓能准确告诉医生“出血前48小时曾有搬运重物史”,医生立即安排了孕酮检测。
锁定产检医院的博弈
林晓对比了3家医院:三甲综合医院人满为患但抢救资源充足,私立医院环境好但价格翻倍,最后选择了车程25分钟的市妇幼保健院。建档时护士的话让她踏实:“我们每季度处理高危妊娠超200例。”
现在,林晓的备忘录里还钉着那张早孕试纸照片,但下面新增了12条产检提醒。她说:“两条杠不是终点线,而是健康长跑的发令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