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分娩期>> 分娩常识 > 正文内容

产后恢复必知的5大护理要点:少遭罪、快恢复、护宝宝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刚生完宝宝,很多妈妈以为 “终于熬出来了”,其实产后恢复才是 “新战场”—— 伤口疼、恶露多、还要喂奶,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掌握这 5 个护理要点,既能少遭罪,又能快速恢复,还能好好照顾宝宝。

  黄金 2 小时:产房里别放松,这 3 件事要注意

  生完宝宝后,医生会让你在产房观察 2 小时,这是预防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的关键时期,千万别觉得 “没事就想走”。

  关注出血量:正常情况下,产后 2 小时出血量不会超过 500ml(大概一瓶矿泉水的 1/5)。如果发现卫生巾很快湿透,或者有血块排出,一定要马上告诉护士,这可能是宫缩乏力的信号,医生会及时处理。

  配合按压宫底:护士会每隔一段时间按压你的肚子(宫底位置),可能会有点疼,但千万别躲 —— 按压宫底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还能帮助恶露排出,对恢复很重要。

  及时排尿:产后 1-2 小时内要尽量排尿,哪怕伤口疼也要尝试。如果尿不出来,可能需要插导尿管,会更麻烦。可以多喝温水,听流水声辅助排尿。

  会阴 / 伤口护理:别让 “小伤口” 变成大麻烦

  顺产妈妈有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剖宫产妈妈有腹部伤口,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这 2 个细节要做好:

  顺产妈妈:每次便后用温水从前往后冲洗会阴(别用肥皂、洗液),然后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拍干,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医生开的碘伏消毒 2 次,穿宽松的纯棉内裤,别久坐,避免伤口受压。如果伤口红肿、疼得厉害,或者有脓性分泌物,可能是感染了,要及时找医生。

  剖宫产妈妈:术后 3 天内别让伤口碰水,护士会帮你换药。出院后如果伤口没有渗液,可以用温水擦浴,别泡澡。抱宝宝时用手托住伤口,避免用力拉扯;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按住肚子,减轻伤口震动的疼。

  恶露观察:它是子宫恢复的 “晴雨表”,别忽视

  产后会排出恶露(宫腔内的分泌物),从红色到粉色再到白色,一般持续 4-6 周,通过恶露能判断子宫恢复得好不好:

  血性恶露:产后 3-4 天,颜色鲜红,量和月经量差不多,这是正常的。

  浆液性恶露:产后 10 天左右,颜色变浅,呈淡粉色或褐色,量会减少。

  白色恶露:产后 2-3 周,颜色变成白色或淡黄色,量很少,有点像白带。

  如果恶露有臭味、量突然增多,或者持续 6 周以上还没干净,可能是子宫复旧不好,或者有胎盘残留,要及时去医院做 B 超检查。

  哺乳护理:别让 “喂奶疼” 劝退你,2 个技巧很实用

  很多妈妈因为乳头皲裂、奶胀疼,想放弃母乳喂养,其实做好护理就能缓解:

  乳头皲裂:喂奶时让宝宝含住 “乳晕”(不是只含乳头),别让宝宝咬着乳头拉扯。喂完奶后挤一点母乳涂在乳头上,母乳里的成分能帮助乳头修复,也可以用医生开的羊脂膏,安全无刺激。

  奶胀疼:产后 2-3 天奶会变多,如果宝宝吃不完,要及时用吸奶器吸出来(每次吸到乳房不胀就行,别过度吸),避免堵奶引发乳腺炎。可以用热毛巾敷乳房 5 分钟再吸,会更顺畅。

  营养调理:别 “大补特补”,这样吃恢复快

  很多家人会给产后妈妈炖鸡汤、鱼汤,想让妈妈补身体,但产后前一周肠胃功能没恢复,太油腻反而会拉肚子:

  产后 1 周: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比如小米粥、蔬菜汤、蒸蛋羹,别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产后 2 周:开始补充优质蛋白,比如清蒸鱼、瘦肉、鸡蛋,还要吃点补铁的食物(动物肝脏、菠菜),预防产后贫血。

  哺乳期:每天多喝温水,多吃蔬菜、水果(别吃太凉的),保证营养均衡。催乳汤可以喝,但别只喝汤不吃肉,肉里的营养比汤多。

  产后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着急、别攀比,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记住,好好照顾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 你和宝宝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汤也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