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男生女的问题上,父亲精子携带的染色体固然是关键因素,但近年来的研究也逐渐揭示出母亲因素对胎儿性别的潜在影响 。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在 2025 年 7 月 18 日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研究分析了超过 58000 名美国女性及其生育的超过 14 万名子女的数据,时间跨度长达近 60 年。研究发现,母亲的年龄与遗传特征与只生男孩或只生女孩的现象显著相关 。具体而言,当母亲生育年龄越大时,越有可能连续生下相同性别的孩子 。首次生育年龄超过 28 岁的女性,以后只生一种性别的孩子的可能性为 43%,而首次生育年龄低于 23 岁的女性,这一可能性仅为 34% 。研究者推测,这或许与女性体内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生物学变化有关 。比如,先前有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的第一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而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男孩的出生;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道 pH 值下降,这可能更有利于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存活,从而增加生女孩的几率 。
除了年龄因素,母亲的遗传特征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研究团队首次找到了与这一现象相关的母体基因位点 。他们发现,位于 NSUN6 基因附近的一个遗传变异(SNP),与母亲只生女儿显著相关;而另一个位于 TSHZ1 基因附近的变异,则与只生男孩显著相关 。这一发现充分说明,除了父亲精子决定性别的主要机制外,母亲的遗传背景同样能够对胎儿性别产生影响 。这也为解释为什么有些家族中会反复出现某种性别孩子较多的现象,提供了全新的科学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