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在幼儿时期这种天性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尚且有限,通过感官、动作和言语对事物进行探究,从而慢慢积累生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大量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很多人甚至将这一时期的孩子称为“十万个为什么”,可是,有多少家长和老师会认真对待孩子口中的“为什么”?
网上一段视频曾经启发了很多人,一对母女在市场卖菜,女儿出神的看着对面络绎不绝的顾客,妈妈问女儿在看什么,女儿疑惑的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的那么好?”“因为只有一个摊子在卖。”“我们可以种来卖吗?”“嗯…我们试试看。”
她们将绿豆洒在土上并浇了水,几天过去,绿豆虽然发芽却全部干枯死掉了。女儿有些失望,妈妈鼓励女儿继续尝试,于是她们一起查阅资料,发现了豆芽要在阴处生长,接着便找来毯子盖在豆芽上,可当她们满心期待地揭开毯子时却发现豆芽还是干枯的。她们再次一起查阅资料,得知豆芽的生长需要早晚按时浇水,可如何按时浇水成了困扰她们的问题。
夜晚,雨水透过屋顶的间隙漏到屋里,滴在了妈妈脸上,妈妈因此得到了灵感,她带着一起女儿动手制作可以持续给豆芽浇水的工具:将几个塑料瓶的一侧扎了洞绑在一根棍子上,悬挂在筐子的上方,只需将有洞的一侧翻转过来,瓶子里的水就会滴滴哒哒地持续给豆芽浇水。视频中的妈妈不断鼓励女儿勇敢尝试,并且跟着女儿一起学习,经历了几次失败依旧不放弃,这些都像一剂神奇的养料,滋养着女儿的好奇之心,让她的知识之树成长得无限繁茂,也让她收获了成功,长大后从事了科研工作。
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材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也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他认为,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鼓励。
幼儿好奇心很强,如果探索周围事物的行为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幼儿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缺少环境的鼓励与支持,这些行为会逐渐消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冷漠、回避等心理倾向,从而不利于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
著名科学家都可以说是具有好奇心的人,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由此可见,保持好奇心对创造性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艾美国际幼儿园采用STEAM教学体系,STEAM教学体系可以激发孩子好奇的天性和主动探索能力,好奇不仅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和创造力也是一脉相承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奇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有了好奇心才能想到创造一件新的事物。因为孩子对这个事物非常感兴趣,能引起他积极主动去探索其中奥秘。所以,让孩子爱上造物,在造物中学习,在造物中研究,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