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新闻 > 正文内容

新世纪“好儿童”新标准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记忆里,或多或少都有被人夸作是好儿童的时候。如果要问具备什么品质才算是好儿童?你可能会开列一张或长或短的清单,如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好学上进……如果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儿童成长划分为三个显著不同的时期,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及以后,进行纵横梳理,我们会发现,三代好儿童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文明素质等方面,既有一脉相承的优良共性,又呈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个性。

  由联合国设立、即将到来的国际儿童日(11月20日),其目的就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在时代巨变的滚滚洪流中,我国儿童的个性意识、公民意识、公益意识、全球意识正在不断发育。与此相应,好儿童“中国标准”也应适时调整刷新,以真正激励新一代少年儿童全面成长。

  纵向梳理:三代好儿童,风貌各不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时期的好儿童形象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爱憎分明,遇到坏人偷公家财产,即便对方手持凶器也不怕,会誓死保护。孩子们打心眼里认为,为保护国家财产而牺牲是无限光荣的事情。孩子们的学习榜样是雷锋、刘文学、草原小姐妹等,倡导的品质是无私奉献,孩子们追求的理想也非常具体,比如当解放军、当数学家。”山西省临汾市教育局纪检书记刘宝林说。制作于这一时期的电影非常注重对少年儿童英雄情结的培养。如《鸡毛信》中的海娃、《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小兵张嘎》中的嘎子等。这些小英雄成为五六十年代孩子们心目中的精神偶像。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艰苦奋斗、英勇不屈、跟敌人斗智斗勇等特质,被当时的孩子们争相学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是吸吮着改革开放新鲜乳汁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眼界开阔,个性鲜明,敢说敢做。”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虹桥小学党委书记常永秀说,善良、坚强、友爱、坚韧是这一时期好儿童的共同品质。现供职于媒体的李洁原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学着罗盛教勇救落水儿童、刘英俊勇拦惊马、少年赖宁英勇救火等英雄故事长大的。上小学时,每逢周日,我们学雷锋活动小组的几个同学会去孤寡老人家、福利院擦玻璃扫地。离开时,人家说要写封表扬信,我们心里特想要嘴上却说不要,然后就跑了,因为雷锋做好事是不留名的。”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全国少工委在6岁~15岁人群中开展了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群体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喜欢学习但负担较重、重视维权但时常受限、消费自主但习惯攀比、主动使用媒介但容易失控、亲子关系缓和但沟通不畅、渴望同伴友谊但矛盾较多、亲近教师但对教师要求偏高。

  身处社会和个人财富加速积累、信息化浪潮全面袭来的新时代,拥有手机、相机、MP3,玩着电脑长大的90后很快就被贴上“早熟”、“炫富”、“非主流”等标签。然而,成熟期提前也让这一代孩子早早形成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公益意识和全球意识。成长为这一时代的好儿童,无疑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极具说服力的注脚。

  断代观察:80后全面刷新好儿童标准

  与90后相比,80后收获的负面评价相对较少;与70后相比,80后竟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新潮时尚,个性强甚至叛逆,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他人的感受,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继承不够,等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这些评价主要来自于80后与父辈在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家庭地位、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父辈生活在物质贫乏、政治动荡的时代,而他们则生活在物质开始富裕、社会稳定的时代。父辈生活在封闭一元的文化背景下,而他们则生活在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所以,在父母的话语体系中,很容易更多地说“我们”,而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更多的是“我”。父辈大多生活在多子女时代,谁在家里都不重要;而他们则生活在少子女甚至是独生子女时代,在家里地位非常重要。父辈是在用手动的方式学习、写字;而他们则是用电动的方式学习,比如上网。

  然而,事实很快就证明,正是这些差异使80后得以全面刷新好儿童标准。孙云晓在博客中写道:

  这一代具有冲击力,具有激情,思想开放,追求民主……尤其是以韩寒、郭敬明、李子悦等为代表的80后文学力量,以姚明、易建联、刘翔等为代表的80后体育明星,以杨惠妍、戴志康等为代表的80后商业成功青年。特别是在2008年反“藏独”、汶川抗震救灾、坚决维护和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批80后所表现出的爱国热情与英勇之举,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他们的活力、魅力与希望。

  时代变迁:“见义勇为”变奏曲

  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儿童的权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保护,人们对一些曾被广泛认同的好儿童道德标准有了新的理解,比如“见义勇为”。

  刘宝林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革命”、“奉献”和“牺牲”,它与计划经济体制的高度行政导向相一致,但相对忽视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利益所在。这一时期,我国对于那些积极参加救灾抢险的青少年给予极高的荣誉,比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家庭构成由多子女变为少子女甚至是独生子女,孩子寄托了一家两代、甚至是三代人的希望。尽管这一时期勇救山火壮烈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曾让一代人热血沸腾,但一些家长纷纷认为,未成年人尚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过度宣传少年英雄行为,容易造成儿童不必要的牺牲。

  2003年寒冬,北京市第122中学的3名初中生救起一名落水儿童。在进行宣传的时候,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中小学生要特别注意自我保护,不提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舍己救人。2006年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活动。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变化反映了国人对待少年英雄的观念在进步,未成年人应见义“智”为。更让一些老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的是,除了对孩子的人身安全加强保护外,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人性化,非常注重保护学生权益。

  常永秀说:“以前上课时,学生们坐在那里必须规规矩矩不能动、将手背后,否则就被大家视为是"坏孩子",现在都不会再提这些要求了。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现在也不能进行体罚了。学校、班里开展各种活动都是跟学生商量着来。学校还设立了学生组织"校长助理团",把孩子们的意见收集反馈给学校领导层。”

  新世纪期待:“好儿童”要有新标准

  “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累最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当下流行的儿童自编童谣形象再现了压力过重的校园学习生活。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好儿童评价标准应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激励和正向引导作用。但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当下从幼教开始就已形成激烈竞争的态势下,那些与学习成绩、升学无关的好儿童评价标准,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及时在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上得以体现。

  2002年,某权威少儿媒体进行了一项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学习、诚实守信以及勤快和听话是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的好儿童标准,而独立意识、创新能力、合作交流等并没有被家长们广泛认同,即好儿童标准依然停留在传统认识层面上。

  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小学的一名学生说,“三好学生”的评比仍多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为了学生学习成绩好,学校会占用体育课、音乐课,同学们怨声载道。一位教育工作者向记者透露:“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在教师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即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今年3月,南方某媒体刊登了一名初中生的来信:“每当上"思想品德"课,我所在的班级会有一半同学昏昏欲睡,另一半则做其他科作业。”专家认为,这并非孩子们不热爱学习,不勤奋刻苦,只因为有些课太多说教,与实际脱轨。

  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各界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全面发展,将感恩、审美等新标准纳入好儿童“综合素质评价”。从2007年起,分数不再是哈尔滨市高中录取的唯一标准。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比,新出台的《哈尔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增添了“不进入营业性网吧,慎交网友”、“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在语言、衣着、行为等方面有健康的审美观点”等新标准。

  太原市杏花岭区一些小学则通过评选“星级少年”来引导学生做好儿童。“星级少年”的“星”包括思想品德、学习、组织能力等五大块25颗星。“每个学生胸前都别着带有星级和自己照片的学生证。学生们以得到更多的"星星"为骄傲,学校则每年根据学生得到"星"的多少评比"三好学生"。”常永秀说。


编辑:王晓芳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