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为了肚中的宝贝,我们会认真地学习怀孕知识,了解从怀孕到分娩自己身心的各个细节。那么分娩之后呢?你对分娩后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还如之前那么熟悉吗?你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还如之前那么关注吗?
子宫如何变化?
分娩一结束,妈妈的身体就开始朝孕前水平迅速地恢复。其中子宫和阴道等性器官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分娩开始时,为了将宝宝生出来,子宫会加速收缩,而这种收缩,即使在分娩结束之后也是不会马上停止的。此时的子宫收缩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大出血以及促进恶露的排出。我们将此称为“子宫的恢复”。一般来说,子宫要恢复到孕前的大小,还需要6~8周的时间。
宫底的高度
平常时期的状况:位于骨盆内,无法摸到。
产后的变化:
分娩后不久,在肚脐下方5~6厘米处能触摸到子宫底(子宫的最上面)在分娩后12~24小时之后,返回到肚脐的高度,这是骨盆肌肉的张力得到恢复以及膀胱内充满尿液所引起的,是正常的。
产后第3天,又降到与分娩后不久时相同的高度。
产后第4天,位于肚脐和耻骨之间。
产后第6天,位于耻骨上方2~3厘米处。
产品后第8~9天,与耻骨处于同等高度,之后进入骨盆之中,此时从肚子上就无法触摸得到了。
子宫的重量
平常时期的状况:重约50克。
产后的变化:
分娩后不久,子宫的重量约为1000克。
产后1周,为之前的一半,大约500克。
产后2周,约为350克。
产后5周,约为200克。
产后6~8周,恢复到孕前的重量,大约60克。
子宫腔如何变化?
子宫腔的长度
平常时期的状况:约为7厘米。
产后的变化:
分娩后不久,子宫腔的长度约为15厘米。
产后1周,子宫腔的长度约为12厘米。
产后2周,子宫腔的长度约为10厘米。
产后3~4周,子宫腔的长度约为8~9厘米。
产后6周,子宫腔的长度为7厘米,恢复到孕前的长度。
子宫颈管如何变化?
平常时期的状况:约为3厘米。
产后的变化:
子宫颈管的恢复是非常迅速的,分娩后不久大约6~7厘米长,产后仅8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恢复成原来的长度。另外,子宫颈管的内腔在产后第3天将缩小到只能插入2根手指的宽度,在产后第10~12天则缩小到只能插入1根手指,并且在产后第4周外子宫口关闭,并形成横裂。
提示:通过触摸很难准确地判断子宫的高低,所以请不要自己测量。另外,子宫的恢复状态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有什么担心或疑问,最好向医生咨询。
阴道如何变化?
分娩后不久的阴道壁呈青紫色,有些肿胀,没有褶皱。阴道也是在分娩之后就开始恢复,肿胀日益缓解,阴道壁的松紧度也将恢复。在产后1周左右,阴道内恢复到分娩前的宽度,在产后4周左右,再次形成褶皱,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是,一旦之前有过分娩经历,阴道则无法完全恢复,要比分娩前略微宽一些。
外阴部
外阴部也是自分娩后不久就开始恢复,肿胀也开始缓解,并恢复到原来的松紧度。聚积的色素在产后6~8周内慢慢消退,最后略微有些残留的痕迹。骨盆底部肌肉群的恢复需要较多的时间。一般需要4~6周才能恢复到孕前的状态。
轻度的撕裂往往在产后1周左右得到恢复,而比较深的会阴撕裂或较大的裂痕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痊愈。
恶露啥时候变化?
分娩结束后,阴道会像月经时一样,有出血现象。我们称之为“恶露”。它是由分娩时产道、子宫和阴道因受伤而流出的血液、淋巴液中的黏液以及脱落的细胞等混合而成的。
恶露的变化
分娩后不久,恶露的成分大部分为血液,颜色为红色,而且量也非常多。
产后第2~3天,基本仍是红色的血液,但排出量大幅减少。
产后第4~5天,颜色渐渐变浅成褐色,排出量变少。
产后1周,从褐色变为浅浅的黄褐色,排出量进一步减少。
产后第10天~第3周,颜色变为浅黄色的浆状,排出量更少了。
到了产后4~6周,则变成了浅浅的白色排泄物。
提示:恶露的颜色和排出量可以作为了解子宫恢复状况的一个参考。如果产后运动过量,在喂奶时,后阵痛就会变强,排出量就会暂时增多。
另外,如果有以下症状,则需要倍加留意,并需要向医生进行咨询。一直有要排泄的感觉比之前的颜色更红血液中夹杂有大个血块疼痛感进一步增。强另外,出院之后,如果有恶露红色加深、排出量增多、后阵痛强烈、褐色的恶露持续1个月以上、发出难闻的气味或者发低烧等情况,请尽快就医诊治。
月经啥时候恢复?
在很久以前有种说法,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避孕。确实在产后不久,为了分泌出子宫恢复和母乳分泌所需的激素,很难进行排卵,也不会来月经。据有关产后月经重来和排卵的研究表明,哺乳时间的长短和产后无月经时间是成正比的。但事实上,在哺乳期内月经重来的时间往往又与此研究结果相反,存在很大差异。据说这是因为受到了下述因素的影响:
是否母乳喂养、哺乳起止时间、哺乳次数、哺乳量、妈妈的年龄、分娩次数、营养状况、妊娠分娩期间的疲劳程度、儿童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