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妇科>> 乳腺 > 正文内容

治疗乳腺癌救命还要“救心”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约90%患者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增加复发风险

  站在浴室的镜子前,今年47岁、上个月刚刚做了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韦丽(化名)紧紧咬着牙,恨不得把镜子里“不再完整”的自己砸得粉碎。

  韦丽此时此刻的心情,相信不少乳腺癌患者都曾有过切身的体会。确实,随着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日益上升,专家们发现,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比美国提前10年,20%的患者年龄集中在40岁~49岁,30岁~39岁,而这些年龄段的女性恰恰正处于人生中事业或家庭的成熟季节,有着非常迫切的社交、工作和维系家庭的需要。然而,资料显示,接近九成的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包括自信心下降、对事物的兴趣丧失等。“这些情绪上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会影响她们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从而增加了癌症复发的几率。”专家说,乳腺癌治疗,在保住病人生命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让她们在治疗结束后,仍能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九成乳腺癌患者有心理障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的高峰年龄较美国提前10年,40~49岁,30~39岁年龄组乳腺癌所占比例超过20%。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广泛开展,早期乳腺癌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得很多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目前我国乳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已经达到70%,乳腺癌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凸现。

  然而让人忧虑的是,国内资料显示,约90%患者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包括自信心下降、存在生活空虚感、对事物的兴趣丧失等。64%的患者会顾虑自己形体改变招致别人的异常目光;58%的患者出现了性生活次数和满意度下降;63%的患者社交次数和满意度下降……心理不健康影响到患者的情绪,从而造成失眠、食欲不振、内分泌失调等,增加癌细胞转移的可能。

  乳房缺失成乳腺癌患者心中最痛

  据周明介绍,乳腺癌患者在确定自己身患癌症之后要经历体验期(震惊)、怀疑期(拒绝接受事实)、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以及平静期这六个阶段。明确了乳腺癌的诊断通常让患者难以接受,她们一方面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治疗来拯救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又因为手术切除乳房使躯体功能的完整性受损,使其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因而心理上处于极其矛盾的状态,产生激烈的心理反应。

  在乳腺癌手术及治疗过程中也会引起许多心理问题,较长的瘢痕、不对称的胸壁使很多患者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不敢直面自己已经愈合的手术切口,无法面对自己一部分“女性标志”的永久丧失,心理上难以接受自己外形的改变,导致她们很难适应乳房切除后生活的变化,并把自己归入残疾人的行列之中。

  而患者术后侧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肢功能下降,影响了患者工作和家务劳动能力,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沮丧、敌视、悲伤、灰心、愤怒等不良情绪。

  在性生活方面,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和连续的化疗使体力不支而性欲下降,导致性生活次数减少,甚至消失。部分患者由于失去了乳房,感到自己作为女人的吸引力下降而回避配偶。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不能肯定化疗期间能否进行性生活而干脆停止,或者担心性生活会加速自己癌症的转移或复发而拒绝性生活。


编辑:王晓芳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