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儿科>> 小儿感染科 > 正文内容

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病毒性脑炎中病情最重而且预后较差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后遗症多。自应用乙脑预防疫苗以来,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病因】

  乙脑的病原体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披膜病毒科虫媒病毒B,为嗜神经、RNA病毒,呈球形,直径12~22nm。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强。
  
   【流行病学】

  乙脑是动物源性传染病,人畜都可以患病。猪的感染率高达100%,幼猪是乙脑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或扩增宿主。由于蚊体可携带乙脑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故蚊不仅是传播媒介,还可能是病毒的长期宿主。人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显性或隐性感染,两者之比为1:1000~2000。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感染,在人体内发生病毒血症的期限不超过5天,所以患者并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虫媒病毒,需要蚊虫作为媒介将病毒传人人体,所以,乙脑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在南方为6~8月,北方为7~9月。每年5、6月份,乙脑病毒的感染先在猪群中流行,蚊吸猪血后病毒在故体内繁殖,可使猪群中发生第二次流行;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时,病毒即经皮肤进人人体。

    【发病机制与病理】

  当病毒进人血液循环即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能否发病则取决于病毒的毒力、数量和人抵抗力的强弱。如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繁殖即引起脑炎。

     乙脑病毒可侵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以大脑、中脑、丘脑的病变较重;其次是小脑皮质、延髓和桥脑;脊髓的病变通常较轻。可见软脑膜充血、脑回变宽、变平,脑沟变窄;灰质和白质中的血管高度充血和水肿、可发生颅内压增高。病变进一步加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发生脑血管微循环障碍。脑膜血管也有充血和水肿,但较脑实质轻。
   
    【临床表现】

  乙脑的潜伏期多为10~14天,少数病例可<l周,或>3周。乙脑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发病的先后有关:在乙脑流行的三个月中,初期和末期的病例临床表现较轻,预后也较好;在流行高峰期发生的病例则临床症状较重,预后也差。根据乙脑的病程及病情,临床通常按以下分期和分型。

    (一)病程分期  典型病例可按病程分期。

     l、初期  为起病的最初3~4天,相当于病毒血症或。发热和神志改变是本期的主
要临床表现:高热、寒战、精神不振、嗜睡、头痛和呕吐;部分病例可呈现颈强直,Kernig征、Barbinski征及Brudzinski征阳性,婴儿可有前卤饱满;少数病例在发病后2天内即可出现惊厥、甚至昏迷。

     2、极期  大多数乙脑患儿在发病3-4天后进人极期,病情突然加重,体温进一步增高,神志改变加重,转人昏迷或半昏迷;反复、频繁抽搐,多为四肢、全身的强直性抽搐或四肢的强直扭曲性抽搐。由于频繁抽搐和上呼吸道阻塞导致缺氧和脑部本身病变等原因,脑水肿不断加重,引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可见呼吸表浅、暂停、节律不整、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双吸气、下颌呼吸等;严重时发生脑疝,出现两侧瞳孔大小不一或散大,呼吸突然停止而死亡。

  3、恢复期  在发病后10天左右大多数患儿病情不再加重而进人恢复期。体温在3~5天内逐渐下降至正常,抽搐由减轻至停止,神志逐渐清楚,病理反射消失。少数病例仍可持续发热,也可仍有神志不清、吞咽障碍、四肢僵硬、失语、失明、耳聋等。 

  4、后遗症期  若乙脑发病后1年仍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或精神异常,应视为后遗症。其发生率约为30%左右,多为智力发育障碍、多动、癫痫发作等。

  (二)病情分型  病情的分型通常以极期中的一些主要临床症状为依据,如发热的高
度,神志的改变,抽搐的性质和频繁程度 以及有无呼吸衰竭等。

      1、轻型  体温不高过39℃,可有轻度嗜睡、头痛、、呕吐,神志始终清楚,无抽搐及呼吸困难,无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病程在一周左右,无后遗症。

      2、普通型  多数乙脑患儿发热39℃-4O℃,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有明显嗜睡或半昏迷,可有抽搐,脑膜刺激征明显,病理反射阳性。病程多在10天左右,一般无后遗症,部分病例在恢复期仍有轻度精神神经症状。

      3、重型  持续40℃以上高热,昏迷、反复抽搐伴持续性肢体强直。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明显,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病程多在两周以上 多数病例有后遗症。

      4、极重型  持续发热40℃-41℃,持续或反复惊厥,深度昏迷,四肢强直,中枢性呼吸衰竭,多痰导致上呼吸道阻塞,死亡率达50%以上,存活者均留有后遗症。

    【诊断】 

  临床诊断的主要根据为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神志改变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脑脊液改变等。确诊乙脑尚需依赖病原学检查,如:乙脑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发病后3~4天即可阳性,若2周时仍为阴性则可排除乙脑;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乙脑病毒抗原、或ELISA法检测乙脑病毒抗体也有助诊断。
   
    【治疗】

  迄今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为主。

     1、降温  退热剂对乙脑患儿持续性高热的效果往往不大,可采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法;最好能将体温控制在39℃以下,以减少氧的消耗,减少惊厥的发生。

     2、抗惊厥  反复发生的、或持续性抽搐会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和脑损伤,所以控制惊厥非常重要,常以慢作用的抗惊厥药物为基础定时用药,在全身世抽搐时加用速效止惊药。 用药效果要达到能控制全身性惊厥发作,而不使四肢完全松弛为适宜。

     3、解除呼吸道梗阻  定时雾化吸人、稀化痰液和随时吸痰相结合;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以利吸痰。

     4、防治中枢性呼吸衰竭  缺氧、脑水肿、颅内高压等是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多种因素,应以鼻导管持续吸氧、20%甘露醇静脉注射、酚妥拉明静注等方法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和减轻脑血流障碍。

     5、其他  可适当应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和胸腺素等药物。也可用中药辨证施治。恢复期应采取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

     【预防】

  目前应用的乙脑灭活疫苗,其效果已肯定。

                              


编辑:王晓芳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