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儿科>> 小儿心理科 > 正文内容

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1、培养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知识、道德品质与操作技能等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训练,唱歌、跳舞、画画活动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个体的自我观念、求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体在工作、事业中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

  2、培养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

  从健康的角度看,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要重视心理健康。人口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生理与心理的整体素质。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甚至可以说心理的健康可以延年益寿。

  3、培养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国际大环境、且极具创造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的普及,孩子的心理问题随之增多。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儿童青少年中存在心理异常表现的约占2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4%,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焦虑、孤独、敌对、恐惧、抑郁、智力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与自我否定等。籍此,在儿童青少年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培养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学生要接受知识、提高能力,而靠被动的学习,效率高不了。例如有一位学生告诉我,他最讨厌上语文课,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一看到语文老师就烦!可想而知,学生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要学好语文是困难的。如果我们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水平,学生就会想学、乐学、会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培养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对于提高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的心理欠健康而引起的。在儿童青少年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技能时,就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在训练学生的同时,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其他方面也如此。


编辑:王晓芳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