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左右
宝宝的心里话:“我害怕,不要把我扔到水里”,“我不敢过去,我害怕后面有个大妖怪!” “窗帘后面是不是魔兽”……
典型恐惧:怕水、怕妖怪、魔怪等。水和宝宝想象中的强大对象,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恐惧解析:
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对他们来说,那些想象中的恐惧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大人表现出完全不信,甚至恼羞成怒,会把孩子推向更孤独恐惧的境地。
巧妈妈对策:
★接纳宝宝的恐惧。需要父母认可的,并不是宝宝描述的怪物,而是他当时的情绪。不要随便打发他的恐惧,而应仔细倾听,引导宝宝用语言,或者用画笔详细地描述恐惧的对象。描述得越仔细、越明白,恐惧就会越少,因为人害怕的大多是未知的东西。
★和恐惧对象打招呼。引导宝宝和恐惧对象简单交流,哪怕只是打个招呼。如可以让他和躲在床底下的“大灰狼”喊话:“大灰狼,你好啊,这么晚还不回家啊?你的宝宝在等你讲故事呢,快回去吧!”然后问他,大灰狼说什么?通常,宝宝的反应是“他回去了”,而他心里大部分的恐惧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4~5岁
宝宝的心里话:“要是我输了怎么办”, “我不跟你玩了”……
典型恐惧:对失败充满恐惧。处于这一年龄段时,大部分孩子会害怕失败,在竞技游戏中表现得“输不起”。
恐惧解析:
孩子会对游戏中的错误耿耿于怀,会对失败感到害怕,这种感受可以理解为孩子长大了,说明他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内心渴望获得成功。父母要了解这一点,并避免向孩子施压。
巧妈妈对策:
★尝试从简单的、可以从反复操作的游戏入手,强化训练,适当降低孩子对失败的敏感度。如:在纸上玩“井”字游戏,一方在空格中画圈,另一方画叉,三个同一符号连成串者为赢家。开始时,父母不妨适度“放水”,别太顶真了。
小提醒:这类游戏每次耗时不到半分钟,孩子还来不及咀嚼自己的失败,马上就进入第二轮。几轮之后,他会逐渐明白:原来失败和成功是轮流来的呀!这样的认识有助于帮助孩子克服内心对失败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