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打人、无缘无故发脾气、哭哭啼啼等坏毛病就像孩子们成长的衍生物一样,不可避免地、令人反感地出现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想给孩子们一个理由,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办法吗?
俗话说“七八岁,狗都嫌”,但是我的儿子才3岁,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家的噩梦。
他不是整天哭哭啼啼、动不动就打人,就是该睡觉的时候不睡,无缘无故发脾气。这些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积累起来就成了每天让我头疼的大烦恼。而每当我想惩罚他的时候,他要么给我做一个的鬼脸,我笑过之后已经忘了要说他什么,要么就是早就被他的哭哭啼啼搞得筋疲力尽,最后已经没有力气再坚持原则和纪律了。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好好改变一下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彻底结束这场噩梦。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建立规则,然后要求自己把已经确定下来的规则坚持到底。在这个过程当中,每当孩子试图抗拒规则,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达成令我满意的结果。因为我知道,凡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他能够改变一次规则,也就能改变一百次。而次数多了,规则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这样坚持了半年的时间,虽然那些令人烦恼的小问题还是会存在,但是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愈演愈烈。而且,我也已经能够平静地、胸有成竹地面对他的任何行为。
现在,我就把我的领悟告诉你,帮助你找到适合你家宝宝的解决方法:
恼人行为一:喜欢打人
孩子的理由: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阶段,通常在两岁左右开始出现。但是,虽然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却不能忽视他们在这种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和侵略性。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并且帮助他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曾经这样做:为了当即制止他的打人行为,我经常对他说:“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我们现在就走,不让你在这儿玩了!”但是后来我发现,类似的话就相当于告诉他下一次遇上麻烦的时候还是可以这样做。因为在孩子听来,我好像再说:“继续吧,直到你被妈妈带走为止”,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现在这样做:首先,决不让孩子逃脱打人应该受到的惩罚。当他打小伙伴或者是打我的时候,我马上就把他拉开,并且告诉他:“不许打人!打人很疼!”然后我会重申关于不许打人的规则,并且带他离开当时的情境。比如说,如果我们会马上离开活动场,或者把孩子从这个房间领进另一个房间——也许是走廊。重要的是,打人的事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如果他是为了争抢一个玩具而打小朋友,我就会把那个玩具还给对方。让孩子明白,打人并不能实现目的。如果他希望玩小朋友的玩具的话,最好通过平和的表达方式。
恼人行为二:哭哭啼啼
孩子的理由:孩子之所以哭哭啼啼,因为这一招确实奏效。因为每个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啼哭很紧张,所以孩子也就越发善于使用这个独门武器——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通过啼哭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曾经这样做:当孩子以普通的音量、平和的方式表示意愿的时候,如果我当时很忙、很累,或者必须处理其他更着急的事情,我通常就当听不见或者索性拒绝他。但是那样做的后果,基本都是他接下来的大声啼哭。于是,我只能暂停所有的事情,去看看他到底怎么了。
我现在这样做:简单地告诉你的孩子:“我不听哭声。如果你好好说话,我可以考虑满足你的要求。”我这样说,也会真的按照自己说的,好好去听孩子的需求,然后再好好考虑一下同意或者拒绝他的理由。如果确实应该拒绝,我还会简要地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既能让他明白原因,也让他感觉到大人没有应付他。那样,虽然他还是会不高兴,但是至少不会再啼哭了。
恼人行为三:发脾气
孩子的理由:两三岁的小孩子很难用语言表达他们的不满,所以当他们感觉到愤怒、恐惧或者有什么令他不满意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愤怒、喊叫或者其他的过激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等到再长大一些,到了四五岁,孩子们就通常是有所图谋地使用发脾气这个手段了,当他们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发脾气是表达不满的最淋漓尽致的方式。当然,在孩子累或饿到极点的时候,他们也会借题发挥地闹一闹。
我曾经这样做:每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经常一下子就被孩子激怒。于是我可能会回馈给他同样的喊叫、推搡,甚至把他夹在胳膊下面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几巴掌。现在看来,越到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候,我的反应越应该相反——尽最大可能保持平静和常态。因为事实是如果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也跟着大声吼叫,等于就是在手把手地教给他这种不好的行为。所以到了后来,我基本能够要求自己发现情绪有些失控的时候,就让自己深呼吸,默默数数,要求自己冷静下来。
我现在这样做:当孩子死活不愿意做某件事,或者是因为被我拒绝而显得十分沮丧的时候,我总是尝试着带上一些感情跟他说话。比如说他因为我不允许他在饭前吃曲奇而暴跳如雷的时候,我会耐心等待他安静下来,然后温和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特别想吃,也知道你现在很不高兴。但是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我曾经说过,饭前半小时之内不可以吃点心。其实妈妈已经在饭后准备了好吃的蛋挞,如果你好好吃饭的话,到时候就能多吃一个。”我发现,这是一种能够控制情绪的说话方式,表达了我的意思,又带着对他的充分尊重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