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早教>> 家庭 > 正文内容

赶走宝宝恶习的妙招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⑶ 对待孩子任性和发脾气,虽然心里很着急,但脸上不要过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处理,孩子在自觉没趣后会自己停止。

  ⑷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将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会忽略刚才发生的事情。

  ⑸ 尽量不要让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就得逞,胜利感会激励他以后次次都使用这种方法。

  ⑹当着孩子的面多夸奖别的听话的孩子,让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识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为了博得爸爸妈妈的表扬,他也会学得很乖。

  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自己没办法,也不要说诸如“再不听话我揍你”等话语。

  ⑻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特别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应了的一定要做到,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⑼适当惩罚,告诉孩子因为他发脾气而错过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动,这足以令他在下次发脾气前慎重考虑。

  ⑽家人态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个态度,让发脾气的孩子钻空子。

  ⑾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自己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

  ⑿要坚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大哭而改变主意。

  5、攻击性行为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经历咬人、打人的阶段,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成长阶段。一般情况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会过渡过去。但是也有不少宝宝会进而养成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习惯,需要大人加以纠正。

  造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可能是他发泄不快的一种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别的小朋友、父母或电视的行为等等。咬人可能是1岁半前口唇期宝宝的探索性行为;可能是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也可能是亲吻的表现,不过是力度掌握的不准而已。

  改正方法

  对于这些攻击性行为,父母要注意:

  ⑴父母要以身作则,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击性行为。

  ⑵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电视。

  ⑶平时要教育宝宝讲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友好,不要打人骂人,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特别是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

  ⑸教孩子讲出愤怒的情绪,父母加以适当的疏导。

  ⑹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父母要勇于批评别人的孩子。否则,我们的宝宝会失去安全感,觉得只有打别人才能保护自己。

  ⑺不能双重标准,自己孩子被攻击就没完没了地大吵大闹;自己孩子攻击了别人就无所谓,甚至洋洋得意,这只能给孩子非常坏的影响。

  以上列举了一些宝宝常见的不良习惯,希望对各位妈妈爸爸有所提醒,您们的正确指导将影响孩子今后的行为规范。


编辑:王晓芳
共3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260个字符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