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孕前>> 优生优育 > 正文内容

孕前必须远离动物以防弓形虫病感染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弓形虫病与优生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戈弟弓形虫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是围产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寄生原虫病。当孕妇感染急性弓形虫病时,无临床表现,也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致畸,甚至死亡;也可使孕妇流产、死产、早产或增加妊娠并发症。故与优生关系极为密切。

  弓形虫感染与死胎、死产、胎儿畸形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有研究人员检测北京地区早孕妇女1297例,阳性者163例,追踪观察,抗体阳性者脑积水发生率为2.5%,为抗体阴性者(0.09%)的27倍; 抗体阳性者死胎发生率为4.9%,为阴性者(1.7%)的2.9倍;抗体阳性者的各种畸形儿发生率为4.9%,为阴性者(1.66%)的2.7倍,提示急性感染(IgM阳性)致畸机会明显较多。

  本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弓形虫感染,正常人群的平均感染率在4%~9%左右。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均可有弓形虫的寄生,并相互传播。其中猫和猫科动物,在传播本病中最为主要。如人手、食具、食物或水被弓形虫卵囊污染,即可经口受染。家畜如猎、羊等的肌肉因含有包囊,故食用未煮熟的肉,也可经口感染。

  此外手、脸被猫、狗等动物舐也可受染。当孕妇感染急性弓形虫病时有虫血症,有30%~46%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或由于被弓形虫污染的羊水,进入胎儿的胃肠道,而引起宫内感染,造成先天性弓形虫病。受染胎儿的发育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胎儿受染率与其母亲初次感染时的孕期有关。

  在孕早、中、晚期,胎儿受染率分别为17%、25%、65%。胎儿损伤程度与胎龄成反相关系。即感染发生越早,胎儿受损越严重。如感染发生在胎龄1~3个月,多引起流产、死产或生下无生活能力儿、发育缺陷儿,或胚胎发育障碍。如在胎龄4~6个月,多出现死胎、早产和严重的脑、眼疾患;如在胎龄7~9个月,由于胎儿已逐渐成熟,发育可正常,但可有早产,或出生数月或数年后,才逐渐出现症状。

  胎儿感染急性弓形虫病,不论其早产或足月产,均可有先天性畸形等发生。据报道有:无脑儿、脑积水、脑钙化灶、小头畸形、无颅骨、脑膜膨出、脊柱裂、软硬腭裂、兔唇、无眼、单眼、小眼畸形、小眼睑、高度近视、斜视、眼球震颤、无耳壳或耳壳无轮、先天性耳聋、无臂、无足、畸形足、缺指趾、指趾发育不全、趾合并或多指趾、食道瘘管、食道闭锁、无肛门、锁肛、两性畸形(双阴道、阴茎短、尿道下裂)、雌雄同体、或生殖器官缺陷等,双侧肾上腺缺如,双侧多囊肾,脐疝伴内脏外翻,漏斗胸,腹壁缺损、大肠外翻及婴儿肝炎综合征(多脏器病变)等。各种畸形有单发或多发。多种异常以脑和眼病为最多。

  母亲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可为分急性、慢性。急性主要有:淋巴结炎、或伴有其他器官受损、全身感染。

  (1)淋巴结炎最常见,约占90%,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可达 3.0cm,无自发性疼痛,有压痛。最常侵犯部位为颈部、枕骨下、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部;腹膜后和肠系膜淋巴结也可被侵犯。多伴乏力,发热,末梢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

  (2)淋巴结炎伴有其他器官受损,如眼、脑、耳、肺、心、脾、肝、肾、肾上腺、垂体、胰、甲状腺、卵巢、骨胳肌、胸腺及皮下组织。如肺部受损,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部病变,如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亦可有类似初期肺结核的表现,如低热、干咳、气憋、纳差、体重减轻。肝炎时大部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低热、倦怠、以及肝脾肿大,很少出现黄疽,亦可无症状。心脏受损时可有心脏扩大、心肌炎、心包炎、心律不齐等。肌炎严重者可导致残废,但更常见的是较轻的肌肉酸痛或乏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脑炎和/或脑膜炎,其脑脊液中找到弓形虫现已屡见不鲜,因而对患有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应从血清学及病原学方面查弓形虫病。

  (3)全身性感染:较少见,表现有发冷、发热,并可出现类似斑疹伤寒的皮疹。

  慢性:病程一年以上,多无症状,可有脉络膜视网膜炎,或脑部受累,有报道大脑肉芽肿者。

  弓形虫感染可以增加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毒血症者低血压、肝炎、肾炎、贫血等。

  诊断 主要依靠实验室病原体检查进行确诊。

  (1)光学显微镜检查:患者骨髓、脑脊液沉淀及血液涂片,胎盘、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印片或切片。可用苏木素。伊红或吉姆萨染色后镜检,可发现滋养体、包囊,或采用直接荧光标记抗体,或直接酶标抗体查找病原体。

  (2)弓形虫分离与鉴定:取患者血液、骨髓、脑脊液、眼前房水、渗出物、痰,或活检组织如淋巴结、肌肉、扁桃体、肝脾,或尸解材料接种小白鼠或组织培养分离弓形虫。

 


编辑: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