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太过于理想的方式育儿。虽然以育儿书上的理想为目标,但其实不太可能做得到。第二主义才是最佳的育儿方法,以心来育儿,用放松的第二主义对待孩子。以宽裕的心情育儿。
母亲之理想主义的极致表现就是-母乳绝对主义。曾经有段时间,人工营养取代了母乳,然而现在母乳的重要性又被社会大众所重视,这大概是因为传播媒体不断强调母乳优点的缘故(其实,母乳的营养价值是从古至今都未曾改变的育儿常识)。
母乳在各方面都比人工营养优越许多,这是无庸置疑,毋须在此重复这个事实,但如果过于强调母乳的优越性,以致大家以为母乳绝对是好的,牛奶是绝对不好的,这样就有点教人担心了。我想传播是有点问题,但也希望母亲不要反应过度。
能用母乳养育小孩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要让母乳得以流出也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生产后三日内,若都没有分泌乳汁,一定要让婴儿不断地吸吮奶头,因为母乳是在婴儿不断地吸吮奶头之下,才越涌越多的。
然而,的确会有再怎么努力,母乳依然不足的母亲,于是母亲就会紧张,想:“怎么办?我的奶不够!”越来越紧张,母乳的分泌就越来越差。
如果母亲经过一段努力,母乳依然不够,这时就别斤斤计较非用母乳不可,心里应该明白:“奶不多,是体质不好的缘故!”然后再想想接下来要怎么做。为了确保婴儿营养足够-,母乳不足的部分应由牛奶来补充,就这么自然地做出结论。
在婴儿满月健康诊察时,曾发现母亲乳汁分泌不多,却偏执地认为“我非用母乳育儿不可”,而使得婴儿营养失调的例子。那样的话,婴儿不但身体发育不良,而且由于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所以总是显得不高兴、精神焦躁、情绪不安,母子关系也陷入恶劣状态。
某育儿杂志的编辑曾进行过育儿经验的访谈,结果发现,用母乳育儿的母亲多半在育儿上显得焦急,用牛奶育儿的母亲,则有开朗、不拘小节的倾向。拘泥于母乳之营养的母亲,一定会认为非用母乳喂自己的婴儿不可,所以就会有“如果母乳不够要怎么办”的危机感(事实上,到诊所的母亲很多都是因为对乳汁分泌不足感到不安而求助于医生的)。
相对于此,采用牛奶哺乳的母亲,心想:“反正也不一定要用母奶喂小孩!”有了这种开朗的态度之后(或者除了母乳,还加上牛奶来补充营养之不足),心情就会自在宽裕。
也有因为自己母乳不足,改以牛奶喂婴儿而闷闷不乐的母亲,这时就得转换自己的想法了。“我对不起我的小孩!”与其如此,不如说:“我用牛奶把小孩喂得饱饱的,他一定很高兴。”如果只以不足的母乳喂婴儿,很可能会发生营养失调的结果,这时也许就只能抱着婴儿哭泣,心情怎么样都好不起来。
依现有环境的条件尽量去做,就应感到满足。如果环境条件不足,却老是针对这些不足钻牛角尖,就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了而且反而造成紧张。在此特别要说的是,母乳营养对母子关系确实有帮助,但若斤斤计较于母乳分泌之不足,是没有办法创造良好的母子关系的。因为婴儿焦躁是最糟糕的育儿状况,母亲对于育儿最好不必太过投入,应该配合他的成长、发育,在一旁静静看守着他,希望各位母亲心情都能如此宽裕。
与其当个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的母亲,还不如有时候放松一下,不要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做个悠闲一点的母亲,愉快地育儿。完美主义者或是神经质的人,在育儿方面常会流于过度认真,一点点小事都要计较,这是很令人担心的。例如-婴儿神经衰弱的开头,最常见的就是婴儿的食欲不振,这种情形有不少是由于母亲太过投入、太过在乎,造成的假性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