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儿童的学习成绩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学习成绩不好,关键是儿童学习能力问题,导致不会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并出现厌学和偏科等现象。学习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认知综合能力、语言能力、数学学习能力、逻辑理解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对此没有很好地理解,误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其他都是次要的。
所以采取了很多无效甚至有负作用的行为(从众盲目地报兴趣班,过多借助于外界力量等),这无形中,让自己的小孩认为学习没有乐趣,反而厌烦学习,甚至会出现离家出走,与家长发生冲突,发脾气、摔东西、大哭打闹等情绪问题。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情绪问题。小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有考试紧张、上课不敢发言、焦虑、睡眠障碍、敏感爱哭、爱打人、爱招惹人、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不稳定等。像五年级这样年龄稍大的儿童的情绪问题更为突出。
这些不良的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学习也在无形中受到了影响。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情绪,适当地请心理专家一起配合,用科学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只有提高了学习能力才能学会学习,才能保证学习成绩的提高。
◆ 孩子缺少伙伴。这种现象反映出孩子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这类型的孩子以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为精神寄托,对与人交往缺乏主动性,有秘密大多数是选择谁也不告诉,这就很容易造成自卑,心理能量不能及时疏泄而变得懦弱,易形成心理障碍。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社会竞争、小家庭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小孩的限制越来越多,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都越来越少,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机会也越来越少,有些孩子就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写作业拖拖拉拉,犹如磨洋工。写作业的时间过长,必然影响休息和与伙伴玩耍的时间,进而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下降,产生恶性循环,也严重影响了儿童交往能力的发挥和提高。要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要鼓励孩子和同伴多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既可以培养集体意识,又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一定重视程度的。但从孩子的调查结果中发现,父母在潜意识里却是对心理这块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具体一些实际的操作中无形地伤害了孩子。孩子的心理问题前期表现的心理脆弱往往和其行为问题联系在一起,如: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粗心、脾气暴躁等。当问题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才会引起重视,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很好的纠正时机。
作为已经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其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多翻阅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有针对性地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学习氛围。利用那天地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从而让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学习状况,人际关系,生活环境以及心理压力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儿童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所以,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吧,尽力为儿童成长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快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