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育婴中国 > 儿科>> 小儿心理科 > 正文内容

如何矫正孩子不健康的心理
点击数: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心灵上的荒芜感就像人的饥饿感一样,使人难耐。同时,它也如饥饿感一样可以得到缓解和消除。那么,孩子们应该如何摆脱空心灵荒芜的消极作用,并且克服心灵的荒芜呢?

  (1)家庭方面。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除了和同龄伙伴交往外,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成员的作用,最好能和父母建立起朋友般的关系,平等、民主的家庭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他们会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家长的榜样、威信和示范作用,在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方面有重要作用。家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和具有良好性格修养的人,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表率。在家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不能事事都依着他们,这样就可以避免养成懒散的习性。懒散与空虚只有一纸之隔,因为懒散,就不想有所追求,就会无所事事或不愿做事,就会胡思乱想,或者设法寻求消极的刺激,结果就会慢慢变得空虚起来。因此,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养成孩子勤劳的习惯,在家务劳动中体验到付出带来的喜悦忘却不必要的烦恼,消除他们那些切实际的幻想,从中获得乐趣,心灵才会充实。

  (2)学校方面。

  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这种不利心理形成的和发展的原因仅仅归之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和发展也起很重要的作用。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孩子施加教育的场所。孩子在学校不仅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明确学习上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许多孩子看不到知识的具体作用和价值,就认为学的都是没用的东西,他们不知高楼大厦不是凭空建起的,只有今天打下良好的基础,明天才能进一步深造,才能活学活用。

  在校也接受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学习良好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科学世界观,世界观的形成对良好性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既教书育人,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训练着孩子习惯于有目的、连续的、有条理的工作作风,激励他们奋发图强以拼搏精神刻苦学习,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教育他们读书能使空虚者从狭窄的经验天地奔向无限浩瀚的知识海洋,从中获得智慧、汲取力量,从而情绪高涨、精神饱满,使空虚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

  孩子在班级体中生活,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以及集体活动等,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都给予具体影响。但不是任何班级体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都发挥积极作用。班级必须在老师指导下,有正确而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出合适的班干部,组织起领导核心;建立民主气氛,发扬正气,能与不良倾向作斗争;对它的成员有严格要求,使集体成员既有积极性、主动性,又能遵守纪律,才能促使该集体的成员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教师还应该通过其他宣传教育方式,为孩子树立英雄形象和先进典型,作为模仿的培养。椐研究,榜样对孩子形成道德行为有启示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矫正作用。

  (3)社会方面。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适应并改变着环境,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性格。因此,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接受正确的道德原则的指导,并使它变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孩子的社会实践包括社会政治活动、各种形式的劳动、科技活动及其它实践活动等等。组织孩子参见适当的社会政治性活动,可以使他们经受锻炼,提高思想觉悟,逐渐培养起原则性、坚韧性,沉着、勇敢等性格特征;遇到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美化校园及工农业劳动,不仅能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并能从中培养孩子从小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坚韧顽强、不怕挫折、实事求是等良好性格特征不可缺少的措施;严格生活制度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养成生活与工作井井有条的性格;在集体活动中,遵守一定行为准则的要求和接受集体舆论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班风与校风,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也有作用。鼓励这些孩子多结交好朋友,多与人交往能在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中受到心灵的感染,使心灵充实。

  (4)引导孩子自我纠正错误。

  孩子的世界本不是杂草丛生,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自我纠正错误,孩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孩子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他们自己树立"雄心壮志",自己确立远大而崇高的目标,自己在行动中勇于克服困难,建立美好的自我意识。告诉他们不要凡事总会想得到别人帮助,却恰恰忘了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依赖,于是自己便成了累赘。而是应该反过来,求自己,这样自己就会真正找会自信。


编辑:黄群
热门文章
更多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