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成年人,很多是在参加工作之后,才接受诚信方面的教育,并把它作为职业道德的一部分。这种"马后跑"有点"亡羊补牢",因为这时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了。如何加强诚信教育并提高诚信教育实效呢?《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
我国倡导从小就开始诚信教育并不是首创。事实上,许多国家的诚信教育是从孩子、从学生时代抓起的。在德国,家长们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随处乱停车,马上会有人过来劝阻你,并告诉你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做好榜样的理论。日本很多学校的校训有"诚实"二字,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载着各种道德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接受启迪。英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做"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便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这种教育的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由此可见,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诚信教育宜早。从儿童心理及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大脑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可塑性较大,思想和品德都未定型。这个时期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心理品质萌芽并开始形成的时期。从小养成他们好的行为习惯,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极为有利。
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是校园生活。诚信意识的培养可从孩子学习生活入手,让孩子在校园耳濡目染。儿童没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思想单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就如何学习、消化,我们既要立足于课本内容,更要注重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可请学生作老师的诚信监督员。由于老师工作琐碎,有时经常前说后忘,言而无信。但为了做好表率,我们就得要求自己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对未能即时实现自己对学生的承诺时,要赶紧向学生赔礼道歉,并可以把参与每天的值日、做扫除等工作作为对自己的责罚。这样,老师能放下尊严追求诚信的态度就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学生的思想品质是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构建育人工作模式。换言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主体化、生活化、体验化,并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实效性、主动性、针对性。
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查找有关诚信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典型事例。如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海涅的"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罗曼·罗兰的"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曾参宁愿杀掉自家的猪也不愿失信于儿子;司马光宁愿少拿钱也不愿别人错把病马当良驹;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敢于承认打碎了花瓶;廉颇将军"负荆请罪",知错就改的故事尽人皆知……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之而后行,诚信意识上升为诚信行为。 作为学校,我们可以从创建"诚信校园"出发,通过发放诚信倡议书,建立诚信网站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诚信",积极构建学生道德教育新模式,从学生的行为规范为切入点,从不同层次提出明确要求。例如,要求学生"不说谎话","向人家借东西首先要征求人家意见","借东西要按时归还","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校内校外,表里如一","班级中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诚实学习,考试不作弊","诚实做人,为人处事讲信用"等等,学校还可以举办讲诚信故事竞赛、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辟专栏刊登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开展"班级是我家,人人爱护它"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诚信大讨论"等,并评出学校、班级诚信示范员,诚信进步奖,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促进学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从而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更具人本特色,有效地强化和推进诚信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