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获苹果的季节里,连大自然也染上了金黄的颜色。这一天,爸爸和姑妈到城里去办事,帕西家的5个孩子留在家里,围坐在餐桌旁吃苹果沙拉。
米斯特提议说,要是能有苹果煎饼吃就好了。这句话勾起了大家的馋虫。可是平时都是齐尼娅姑妈做苹果煎饼,他们自己还不会做。怎么办?贝艾特不服气地说:“我帮齐尼娅姑妈做过好几次煎饼,我会做,你们不相信吗?”他们打开姑妈的食谱,准备一起动手。食谱如下:
125克面粉,一小撮盐,一勺油,一个蛋黄,2公升牛奶,一个打成雪花状的蛋清。
把面粉放进盆里,加入泉水。
然后,放进油、盐、牛奶和蛋黄慢慢地搅动。必须把面糊搅匀,要稠些,不能太稀。
面糊放在一边醒两个小时。使用前一刻钟,在面
糊里加进已经被打成雪花状的蛋清,再把苹果片放进面糊里。
最后,加入热油中炸。
就这样,5个孩子开始折腾起来:倒清水、倒牛奶、打鸡蛋、搅面糊、削苹果、取核切片……这些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只要看看满桌满地的面粉、牛奶、鸡蛋和苹果屑,你就会知道有多难了。
忙到下午5点,一切准备就绪。贝艾特主勺用油锅来煎饼,大家围在火炉、油锅旁,看着苹果片在油里先是发白,接着变成金黄色,跟着炸得松脆。然后捞出来,凉一凉,再尝一尝——哇,太好吃了!大家催促着,快点儿,接着炸!于是贝艾特一下子放进了好多苹果片。真糟糕,涌起的油沫溢出来,整个油锅起火了!接着厨房着火了!
后来的事情可真惊险!大哥罗马兰拉着两个小弟弟先逃出来,向邻居和消防队求救;米斯特抱起一桶水就要去浇油锅,幸好被贝艾特制止,他又差点要把厨房的窗户打开,真是个冒失鬼!还是贝艾特沉着,她抓起一块大垫布,放到水桶里浸湿,和米斯特一起去盖燃烧的油锅。还好,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用湿布灭了火源。虽然厨房被烧毁了,但孩子们都得救了!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邻居们帮帕西一家新建了一间更高级的厨房,齐尼妈亲自下厨,请所有的邻居和消防队员都来品尝苹果煎饼,大家兴奋地欢呼:“齐尼娅姑妈万岁!帕西一家万岁!”
乍读起来,这本书还真像一本《儿童消防教育手册》呢。书中关于起火的原因,火警时5个孩子的应变方法,消防队员和邻居的处理方式,还有事后消防队长对孩子们的教导,构成了一堂活生生的“消防课”。不过,它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女儿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也来做苹果煎饼吧!我说,好哇,为什么不试试呢?这不正是一本法式点心食谱吗?除了有原料、配方、做法,还有清晰的图示,包括成功和失败的范例。我和女儿一边捧着书,一边“依葫芦画瓢”,能由她动手的尽可能让她动手,我只是在一边提醒着,“别跟罗马兰似的倒洒了牛奶”,“别学阿里克把鸡蛋往地上扔”,诸如此类。最后为避免打“119”的麻烦,我还是亲自主勺油炸了苹果片。就这样,金黄松脆的苹果煎饼从书中跳到了我们的餐桌上!——“万岁”!当然是自己夸自己了。顺便交流一下心得,根据这个食谱制作面糊时,面粉可以适当多放一些,牛奶则可以少放一点。
《苹果煎饼》是那种能培养孩子生活情趣的图画书。故事的作者是位法国的老奶奶,她是一位外交官的夫人,常年生活在国外。据说她膝下有9个孙儿,帕西一家的故事正是讲给他们听的。虽说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故事里的生活却是地道的人类生活。 为故事配图的插画家同样令人钦佩,他用画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大自然细节和生活细节的世界,这是个极富兔子生活情趣的世界。帕西一家生活在一个令人向往的大自然的环境中,树木、花草、蔬菜、水果、森林、池塘,还有各种动物,都栩栩如生。但特别有趣的是,动物们都居住在人类的房屋中。更令人惊叹的是,帕西家中的一切都与兔子和胡萝卜有关,完全符合兔子的“审美情趣”!
阅读这样的书,显然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得一个有趣的故事,它在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可供观察、体验和想象的空间。
就说这本书中的厨房吧,画面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好好琢磨:每一件物品是如何摆放的?它们都有怎样的用途?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帕西一家会用这种形状的物品?烧毁之前的厨房和后来新建的厨房又有什么不同?当然,引导孩子琢磨图画的细节并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现实的生活,比如从这里开始来观察自家的厨房,留意生活环境中的种种细节,品味作为人的生活情趣。
我想这才是《苹果煎饼》给我们上的更有意义的一课。